初中历史课外阅读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来源:教育资讯 | 高一语文 | 阅读人次

在江苏徐州市的西北、江苏与山东的交界处,有一座历史名城,这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沛县。当年,这里曾经是西汉皇亲显贵经常出入的地方,至今仍留下不少名胜古迹,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座落在现在沛县文化馆东南隅的“歌风台”,就是当年刘邦衣锦还乡,在这里引吭高歌而留下的遗迹。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亲率大军平息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在返回长安途中,路过故乡沛县时,在沛宫摆下盛大酒席,宴请故人亲友和沛县的父老子弟。在这次宴会上,刘邦旧地重游,回顾半生的戎马生涯,不禁击筑(一种弦乐器)慷慨高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离开沛县后,沛人在行宫前筑成“歌风台”,并将《大风歌》刻成碑石,置于台前。《大风歌》是刘邦晚年的作品,反映他建成汉家帝业后的喜悦心情,以及慕求“猛士”巩固帝业的强烈愿望。刘邦对于慕求“猛士”,另有一层切身的体会。他建立汉家天下,就是依靠一批难得的人才。其中,他重用萧何,拜将韩信,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
萧何在秦朝时,做过沛县主吏椽(管理县里属员的官吏),是刘邦的同乡。他懂文理,有方略,能办事,深得地方官的信任。刘邦很早就与萧何结交,得到过萧何不少的帮助。后来他们一起在沛县起兵,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从此,刘邦信任萧何,并委以重任,让他以丞(副手)的身份,监管各种事务,负责军队后勤供应。而萧何对于刘邦,忠心耿耿,终于促成他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公元前208年六月,陈胜起义暂时遭到挫折后,由楚国旧贵族出身的项梁和项羽叔侄领导的一支秦末农民起义军,立原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怀王(即义帝)。那时刘邦也投在项梁手下。几个月以后,楚怀王派宋义、项羽北上救赵,又派刘邦西进关中,直捣秦的腹心,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经过八个月的征战,率先攻入咸阳,秦二世侄子秦王子婴在咸阳东北的轵道旁投降。刘邦的部属进入咸阳城,争先恐后抢掠金帛财物。唯独萧何不同,他先进入秦的丞相、御史府,把律令图书都收藏起来。这些律令图书记载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关河要塞、全国户口,以及各地的风俗民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等。后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所以能料敌制胜,在西汉建立后能及时制定方针大政,这些律令图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萧何的远见卓识,为刘邦争夺天下,立了大功。
不久,项羽自河北率军入关。他完全背弃了楚怀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将先进咸阳灭秦的刘邦赶出关中,并狂妄地封他为汉中玉,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同时,项羽另将秦朝降将章邯等三人封为雍王、塞王、翟王,分置于关中,以堵塞刘邦东进的道路。项羽的背约行为,引起刘邦的愤怒。他准备起兵攻打项羽。在这紧要关头,又是萧何出来谏止。他以为目前汉军力量不如楚军,力劝刘邦“忍让”,放弃攻楚。萧何说:“希望大王暂进汉中,安抚百姓,广收人才,治理好巴蜀,并利用它还定关中,统一天下就可以实现了。”萧何为刘邦提出了一条以退为攻的战略方针,刘邦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对萧何也越发器重。刘邦就任汉中王时,就以萧何为丞相。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人,本是项梁的部下,后来归属项羽,做了项羽的郎中(侍卫)。项羽刚愎自用,韩信曾经几次献策,都没有被采纳。当刘邦前往封国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军。开始,韩信只做个小官,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韩信等十三人犯法当斩,轮到他就刑时,突然抬头见到刘邦部将夏侯婴(滕公),使反问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韩信口出豪言,身材魁伟,引起夏侯婴的注意,终于免他一死。夏侯婴释放韩信。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是刘邦只让他做个一般官吏,仍然没有重用他。
后来,韩信与萧何多次交谈,萧何对他的才干非常赏识。韩信估量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过他,但是刘邦不予重用,因此决定离开汉王。萧何听说韩信离去,来不及向刘邦报告,就只身前去追赶。当时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丞相逃跑了。”刘邦一听,立刻勃然大怒,他失去萧何,就象失去左右手似的。过了两天,萧何突然来见刘邦,刘邦又恼又喜,责骂他不该逃跑。刘邦的误解,萧何并不嗔怪,只说明他是追韩信去了。刘邦不以为然,又责骂道:“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人,你一个也没有追。你说追韩信,分明是骗人的话!”萧何说:“那些逃跑的将领,才能平庸,并不难得,至于韩信这种人,是难得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不用韩信倒可以;如果想夺取天下,没有韩信就不行了。这就要看大王今后作何打算。”这一席话使刘邦动心了,他忙说:“我当然想东进,哪能老闷在这里!”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东进,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不能重用韩信,他终究是要走的。”刘邦说:“我看在你的面上,就让他当个将领。”萧何说:“只让他当个将领,照样留不住他。”最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非常高兴。萧何敏锐的眼力,终于为汉王争得一位难得的军事人才。
萧何在楚汉战争中,更大的贡献还在于留守后方,以全力支援前线。韩信拜将之后,曾向刘邦分析楚汉双方的形势,建议先定关中,然后东征项羽。刘邦听了很高兴,就按照他的计策,部署东征的兵力。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军进攻关中,将留守后方的重任交给萧何。萧何征收巴、蜀租税,为前方提供兵员及粮饷,使刘邦顺利地攻取了关中。
刘邦袭取关中后,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从此,刘邦率军征伐项羽,将治理关中的任务交给萧何。萧何固守关中,又把它变成支援前线的大后方。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与项羽大战彭城灵壁(今安徽濉溪市西)东睢水旁,结果汉军大败,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只带数十骑逃走。当时刘邦退至荥阳,萧何及时地从关中调拨一批老弱和少年到荥阳增援,加以韩信率兵与刘邦会师,才使刘邦“兵复大振”。所以,后来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能与项羽相抗衡,首先应该归功萧何和韩信。萧何守住关中,为前线提供人力物力,使刘邦无后顾之忧,这是刘邦最后取胜的重要原因。
韩信的贡献,主要在军事方面。刘邦自彭城兵败之后,原先已投降他的一些地方割据势力,都先后背叛或跟项羽讲和,局势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北攻魏王豹。韩信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出其不意地强渡黄河,攻下魏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并俘虏了魏王豹。接着,韩信又率军继续北上,出井陉口,背水为阵,大败赵军,赵王歇也成了阶下囚。之后,他又平定了齐国。韩信接连破了魏、赵、齐,解除了汉军北线的军事压力,形成对楚军的钳形包围。韩信为改变楚、汉力量的对比,立下了赫赫的战功,成为楚汉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人物。因此,项羽曾派武涉前往齐国,规劝韩信背汉归楚,结果被韩信拒绝了。韩信对于楚、汉的态度,正是刘邦会用人的结果。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重用萧何,使之固守后方;拜将韩信,使之用武前线,两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终于扭转弱势而战胜了强者。刘邦对此感触很深。所以,西汉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曾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当他们讨论楚、汉胜败原因的时候,刘邦非常得意,对群臣说:“出谋划策于帷帐(军队里用的帐幕,大本营的意思)之中,而决胜负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提供军需,输送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杰出的人才,我能重用他们,这是我所以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这是项羽被我打败的原因。”刘邦从自己的戎马生涯中,总结了得人、用人的经验,所以到他晚年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汉家的天下,怎能不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疾呼呢?!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