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来源:寒假生活 | 中学生心理健康 | 阅读人次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表示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法:
讲述与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教学用具:
课件、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
五、教学过程:
(一)、 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追寻勘探队员的足迹,体验野外生活),教师激情导入。
(二)、明确原理,夯实基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手里的图,图上有什么?
生:1、一些线条,2、闭合的曲线 3、上面有数字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线和数字是什么意思呢?(设疑)
请看大屏幕:(动画演示)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师:地球表面的高山、低地,都是立体的,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怎样将立体的各种地形转化到平面上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同学们所看到的标有高度值的闭合的曲线就是等高线。同样,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等高线是如何转化来的呢?
录象揭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课件展示平面变立体的过程。
教具演示:更有真实感,看的更真切。
师:明确了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同学们你能看懂等高线地形图吗?
(可能有同学会举手,提到山顶,但对于其他的山体部位名称不清楚,教师因势利导)要想读懂等高线地形图,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山体不同部位的称呼。
课件展示:教师拿出模型,请同学到讲台前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三)、动手操作,实战演练
师:等高线地形图就能够形象地表示出山体的形态,同学们,你们手里的等高线地形图所表示的是山体的那些部位呢?你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吗?演示教具和课件。学生观察,学习,讨论。
(四)、发现问题,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看懂你们小组的等高线地形图了吗?
(师生互动,总结山顶、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在这一环节里,教师利用教具、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印证相应的山体部位,加深学生的理解。)
(动画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结归纳)
了解了山体的部位,野外宿营选择合适的宿营地点。
(五)、 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展示不同地形的景观图,小范围地区用等高线地形图很方便,很大范围的地图也这样,填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还合适吗?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问题?引出:
1、 分层设色地形图:
师:等高线地形图仅仅是地形图家族中的一员,接下来认识一下另一种常见的地形图,请看大屏幕,看一看这种地形图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由低到高的变化。形象直观地表示出了地势的高低起伏。
识别五种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他们的方法。
2、 地形剖面图:
师:再来看一下地形剖面图。动画演示
(六)、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练一练: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七)、 收获祝福,结束课程。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