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外阅读

从“内乡恐龙”化石谈恐龙的灭绝

来源:高中试题 | 初二语文 | 阅读人次

1996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境内发掘出一具大型的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初步确定为原鸭嘴龙类,体长约4.5米,时代早于晚白垩纪。
“内乡恐龙”骨骼化石和蛋化石的发现可追溯到三十年代。当地农民在耕作时发现骨化石和蛋化石并分别称之为“龙骨”和“石胆”。中药称其有“镇惊解挛,清热凉血”的功效。七十年代初,南阳地质调查四队在进行地质矿产普查中亦发掘了“石胆”、“龙骨”,经专家鉴定为恐龙骨骼和蛋化石。随后县文物工作者陆续在该县的赤眉镇、夏馆镇、马山口镇和七里坪乡4乡镇22个行政村均发现了恐龙骨骼及恐龙蛋化石,波及面积300平方公里。同时,自1992年以来,与内乡县毗连的西峡县丹水镇,阳城乡也发现了大面积的恐龙蛋化石的分布。其分布面积之大,蛋化石种类之繁多,蕴藏量之丰富,都是举世罕见,人称“内乡恐龙”是世界自然奇观。
“内乡恐龙”化石埋藏在白垩纪“红层”中,根据采样挖掘发现,恐龙蛋多产生在水边向阳高地上,产前先用前肢或臀部掘一圆形坑,然后把蛋产在坑内,一坑多枚甚至几十枚,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坑内仅一层,有的坑内有几层,用土覆盖。蛋呈椭圆形或橄榄形,小者直径仅几厘米,大者径长十几到几十厘米不等。由种类繁多的蛋化石可推算“内乡恐龙”的种类十分丰富。
恐龙,这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古脊椎爬行动物,是当时地球的主人,为什么会在距今6500万年的晚白垩纪突然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呢?专家学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和猜想,力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生态环境的突变引起了恐龙自身的变化,这种观点为大多数专家学者所认同。
纵观目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了恐龙的灭绝;二是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了恐龙的灭绝;宇宙环境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地球大生态环境。
宇宙生态环境变化主要指:
1.慧星、小行星撞击地球,掀起巨大的尘云使地球大气中硫含量剧增继而导致地球气温下降,长时间低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地球生态系统处于极端恶劣环境状态之下,恐龙便陷于绝境,最后彻底毁灭。
2.超新星爆炸,以高能量的γ射线和其他宇宙射线辅射地球,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生物大规模的灭绝。超新星爆炸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失去了臭氧层的保护,过量地承受着紫外线及宇宙射线的杀伤,促使自然界各种生物赖以存在的天然食物链中断,危及了恐龙的生存,最终导致灭绝。
3.恒星寿终正寝使恐龙灭绝。太阳系近邻恒星在“寿终正寝”后坍塌,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中微子穿透力很强,当它穿透生物体时会破坏生物细胞中的基因,导致癌变。在这场灾害中身躯庞大的恐龙首当其冲,最易患上癌症,最终导致灭绝。
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有:
1.火山爆发导致恐龙灭绝。火山爆发使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剧烈增加,以致恐龙的呼吸排泄等器官无法正常工作,身体机能失调,最终导致灭绝。中生代是地球地质史上的活跃期,到处是火山喷发,浓烟滚滚。
2.冰期来临,气候渐渐变冷,植物大幅度减少,植食性恐龙得不到食物先期死亡,导致肉食性恐龙失去食物来源亦渐次灭亡。
3.水陆变迁,环境改变,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陆生生态环境而逐渐灭亡。
4.生存竞争失败导致灭绝。中生代比恐龙更高级的哺乳类动物发展速度快,它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活能力都远远胜于恐龙,“优胜劣汰”,生存竞争中哺乳类动物取代了恐龙,尤其可能的是,某些哺乳类动物以恐龙肉或蛋为食,加速了恐龙的灭绝。
5.自身构造不适应环境的演变导致灭绝。恐龙躯体庞大而脑小,因此行动迟缓,很难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突变,引起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失常而最终导致灭绝。
6.物种多样性衰落最终导致恐龙灭绝。物种多样性衰落,导致了某些动植物物种的灭绝,就像目前仍有许多动植物物种逐渐从地球上消失一样。多种因素或偶发事件迭加在一起,加速了濒危物种包括恐龙在内的灭绝。
此外,还有“外星人屠杀”,“恐龙蛋壳变薄”等多种说法,不一而足。但可以肯定地推测,恐龙的灭绝有其自身的主导因素,亦有外部的适宜条件。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变,恐龙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生态环境而导致了灭顶之灾。
“内乡恐龙”骨骼和蛋化石的研究可能最终会证实科学家们的猜想。但无论如何,其研究对于我们当代人类研究地球环境的变迁,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使之向良性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自《中学生物学》1999年第3期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