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来源:在线课堂 | 高三英语 | 阅读人次

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同步练习

早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流域分别诞生了早期的城市。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早期城市分布区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①大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②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⑤河运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下列关于早期城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量多
B.四周建有城墙,形态比较规则
C.规模大
D.以商业职能为主
解析:第1题,注意区分降水与水源,降水的多少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而水源与河流、湖泊等有关。第2题,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多以政治职能为主。
答案:1.C 2.B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

3.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5.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进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3题,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该国的总人口数,然后再去计算城镇化水平。第4题,从图示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城镇人口增加,而农村人口下降。第5题,从该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该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是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答案:3.B 4.D 5.C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世界几个国家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2: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个) 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
总人口(%)
世界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世界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1960 114 62 52 29.5 30.4 28.4
1980 222 103 119 34.0 33.4 34.6
2000 408 129 279 40.8 34.0 44.2
(1)对照材料1中的两幅图,可以发现目前日本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时期,未来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度处于城市化的____________时期,未来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请分析原因。
(3)请根据材料2的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的理由。
(4)试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上的差异和原因。
解析:(1)根据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确定城市化每个时期划分的标志,根据日本和印度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确定其所处的时期和发展趋势;(2)该现象属于城市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阶段,回答时可按引起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来组织答案;(3)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合理的城市构成应是大、中、小城市的数目为“金字塔”状;(4)城市化进程和水平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直接相关,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时,应当从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程度入手综合分析。
答案:(1)③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进程加快
(2)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居住、就业条件逐渐恶化,加上私人小轿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城市居民陆续外迁;由于市中心地租昂贵,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人口增加;发达国家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卫星城和工业区。
(3)不合理。从城市化进程上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总体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从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上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如巴西),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则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从大城市发展速度上看,大城市发展过于迅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不仅不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反而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的快。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部分大城市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由于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速度加快。

一、选择题
读图甲“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图乙“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1~2题。
1.在图甲中,字母A~E反映的现象是(  )

图甲
A.城乡差别拉大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市化过程
2.在图乙中,①、②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与②相符的是(  )

图乙
A.D时段 B.C时段
C.E时段 D.F时段
解析:第1题,在题图甲中,字母A~E反映的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大,到达较高水平后有所下降,该现象就是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城市化过程。第2题,从题图中可知,②阶段的农业就业比重接近60%,可以推出②阶段城市化的水平超过40%。
答案:1.D 2.B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1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4.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局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的横纵坐标可知,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地下降,显然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第4题,生态城市即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这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等途径来实现。
答案:3.D 4.A
(2011年宁波高一检测)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四条曲线的排序依次是(  )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6.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解析:第5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会越来越高。因为该图的纵坐标是人口密度,横坐标是距离,因此曲线以下的面积就意味着城市人口数量。可看出自a到c、d、b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来越大,故城市发展过程也是由a到c、d、b。第6题,必须在第5题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逐项分析如下:由a明显得出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外迅速降低,c、d、b则显示人口逐渐向距市中心一定距离的郊区集聚,显然为逆城市化的结果。
答案:5.B 6.B
读下表,回答7~9题。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
水平(%) 城市人口
(亿) 城市化
水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1 34.2 5.71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64 39.6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7.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缓慢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8.上表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9.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
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小汽车的生产量,提高小汽车的价格
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
解析:第7题,由表中数字可知,自1950年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总体加快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更快,且在1970~1980年间城市人口数超过了发达国家。第8题,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协调,是由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而造成的。第9题,选择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措施时,注意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全面分析。
答案:7.D 8.C 9.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城市交通策略。阅读下表,完成10~11题。
城市 人口密度
(人/百
平方米) 平均每户拥
有汽车数 上班交通方式百分数(%)
单独开车 公用汽车 公共交通
纽约 92 0.6 24 8.5 53.4
旧金山 60 1.1 38.5 11.5 33.5
芝加哥 47 1.0 46.3 14.8 29.7
波士顿 46 0.9 40.1 10.5 31.5
休斯敦 12 1.5 71.7 15.5 6.5
凤凰城 9 1.6 73.7 15.1 3.3
10.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影响中,说法不确切的是(  )
A.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B.降低能源消耗
C.缓解交通拥挤
D.降低道路通行速度
11.表中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其原因是(  )
A.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高,私人交通占比重较高
B.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
C.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
D.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
解析:车多路窄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可以有效减少私人车辆上路的几率,从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在经济发达而且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较好的地方,人们出行距离较远,一定数量的私人交通工具保有量和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出行需求。
答案:10.D 11.A
二、综合题
12.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________%和________%。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________,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________。
(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
解析:第(1)题,考查对坐标图中数据的判读能力。第(2)题,考查对坐标图的对比分析能力。直接读图即可。第(3)题,直接读图分析即可。第(4)题,综合两图分析第三产业是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应重点关注的。进而分析第三产业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作用。
答案:(1)61 29 经济城市化水平 (2)经济城市化水平 英国 我国 (3)图3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3.阅读有关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部分城市用地比重状况(%)
城市 住宅 工业 商业 道路 其他 空地
芝加哥 31.4 13.7 6.2 23.9 15.3 9.5
克利夫兰 37.6 17.2 3.6 16.3 11.8 13.5
底特律 39.8 6.0 4.6 27.9 11.4 10.3
洛杉矶 62.9 5.3 4.4 14.2 3.7 9.5
纽约 23.2 8.6 2.0 30.1 23.4 12.7
(1)由表可知,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城市用地中住宅和________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城市用地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请将下列选项中的部分合理选项填入下图中对应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号)
①雨水自然入渗减少 ②雨水自然入渗增多 ③城市长波辐射减小 ④城市长波辐射增大 ⑤下垫面增温慢 ⑥下垫面增温快 ⑦汇流速度减慢 ⑧汇流速度加快 ⑨下垫面蒸发减少 ⑩下垫面蒸发增大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右图是某城市地表性质变化与洪水流量的关系图,当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80%时,该城市洪峰流量约为原来的________倍。当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变化不大时,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越大,洪峰流量与原来的比值也越大。说明该城市(  )
A.不透水地表面积未增加
B.透水地表面积增速大于不透水地表面积
C.建成区面积扩大
D.建成区面积缩小
解析:城市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命题时往往以各类图表数据资料为背景,正确从图表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关联图及所给选项间的关系可填写空格中的内容,分析可知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城市内涝与城市发展改变下垫面性质关系密切。由图知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80%时,城市化后洪水流量与城市化前洪水流量比值约为4.0,即4倍,主要明确“面积比例”这一关键点。
答案:(1)道路 ⑥或⑨ ⑨或⑥ ④ ①或⑧ ⑧或①
(2)4 C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