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外阅读

人工授精繁殖大熊猫

来源:英语学习方法 | 高中化学 | 阅读人次

动物专家用人工授精繁殖过狼、美洲狮、鹿、猩猩和某些鸟类,甚至还建立了野生动物精液贮存库,以这种方式保留动物种。不过,人工授精繁殖大熊猫直到1977年人们还没有进行尝试。这主要是因为大熊猫太珍贵,出于种种考虑没有研究的缘故。
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之冠,仅产于我国,科学价值十分重大,是古老而残存的种类,有活化石之称。加上它们数量稀少,形态美丽,一直被视为世界超级珍稀动物。国际动物保护基金会的会徽就是大熊猫图案,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
但是,大熊猫是衰亡中的物种,数量有继续下降的危险。据统计,现存仅有2000多只,因此,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问题非常重视,目前正在从两方面加紧工作。首先,政府加强了对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好野生环境中现存的大熊猫;同时,有关学科的专家们,对其生物学特点正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其二,各动物园努力搞好人工繁殖,鉴于各动物园饲养着一批数目可观的大熊猫,充分利用现有种兽进行繁殖,对增加这一珍稀种的数量有重要意义。
大熊猫繁殖力低,每年只繁殖一次,每次产1—2仔,偶有产3仔者。因初生幼兽嫩弱异常(仅95~140 g),哺育期长,要5~6个月方能自由活动,哺育方式也特殊,母兽终日怀抱幼仔,片刻也不放下,极易疲劳。若哺育两仔以上时,往往顾此失彼,将初生幼兽踩、压致死,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能成活一仔,有时一个也成活不了。目前,人工饲养下比较难繁殖。从1963年北京动物园第一次自然交配产仔,至1977年共生14胎成活7只。国外未见繁殖成功。这同实际饲养的种兽数目极不相称。难繁殖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92%—95%)雄兽不配种,致使许多连年发情的母兽空怀。北京动物园1978年开始人工授精实验就是要解决配种问题。
大熊猫是野生食肉兽类型的动物,生活习性与家畜截然不同。因此,人工授精的方法与家畜常用方法也有差别。为确保安全,全部操作都是在动物麻醉状态下进行的。由于大熊猫是珍品,为保险起见,先用狐、黑熊、狼、广西猴和翠猴作了多次预备实验,其结果为正式实验奠定了基础,使大熊猫人工授精工作进行比较顺利。通过实验确定出引起排精的刺激指数,同时解决了精液的稀释和保存问题,1978年5~6月间超低温(-196 ℃)保存的大熊猫精液至1980年5月仍维持在入存时的活率30%—45%;一只人工输精的雌熊猫“娟娟”于当年9月8日生下二仔,其中人工哺育的一只(初生重125克)产后64小时死亡,母曾哺育的一只取名“元晶”,意思是象征“第一颗晶莹的辰星”,借以纪念大熊猫人工授精首次成功。它体质健壮,从未患过疾病,生后7个多月时开始单独饲养,能吃能喝,现在每天吃牛奶1.5斤、米饭0.4斤、窝头2斤、竹竿约3斤,体重已达140多市斤。
“元晶”深受国内外动物专家和动物爱好者的珍爱,它的诞生开辟了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新途径,对维持这一古老动物种群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自1979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动物园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华盛顿动物园1980年5月中旬为雌熊猫“玲玲”输了精,预计10月上旬可能产仔。北京动物园的技术水平又有所提高,1980年有两只人工授精的雌熊猫各产二仔。可以预期未来的时日,人工繁殖大熊猫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动物园也必然会由消耗这一珍稀动物的场所,转变为繁殖它的基地,为大熊猫的繁衍昌盛作出贡献。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