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学习云 | 高三英语 | 阅读人次

一、单项选择题(2分×25=50分)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解析:第1题,由表中内容可知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22%,远低于水分、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这是由当地气温低、热量不足造成的。第2题,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84%,说明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第3题,资源利用率各个项目中,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
答案:1.B 2.C 3.A
4.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  )
A.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种植柑橘、香蕉等水果
B.在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大规模开垦梯田
C.在内蒙古高原东南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D.在华北平原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解析:选C。松嫩平原属中温带,不宜种植柑橘、香蕉等亚热带水果;在南方山地、丘陵区大规模开垦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用水紧张,不提倡大面积种植水稻。
   (2010年江苏启东中学质检)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5~6题。

5.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
C.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D.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
解析:根据四地气候资料可判断: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特别是我国北方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再根据1月气温可知是我国黄淮海平原,春季有严重的春旱,影响农业的生产;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乳畜业的发展,在欧洲分布最多;③是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温高,复种指数高;④是地中海气候。
答案:5.B 6.C
   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7~9题。

7.下列属于图A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
C.科技水平高
D.单位面积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
8.在图B中的①、②、③、④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和饲料作物,下列安排合理的是(  )
A.①大棚蔬菜 ②有机茶 ③饲料作物 ④花卉
B.①有机茶 ②花卉 ③大棚蔬菜 ④饲料作物
C.①饲料作物 ②大棚蔬菜 ③有机茶 ④花卉
D.①花卉 ②饲料作物 ③有机茶 ④大棚蔬菜
9.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交通的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第7题,读图A可知,该地区为传统的水稻种植业区,所以其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单位面积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第8题,读图B可知,④处应该布局花卉,因为鲜花对保鲜性要求高,宜布局在接近城镇或交通便利的地方,③处应该布局有机茶,因为该地区位于河流上游,一般为低山丘陵地区;②处宜布局大棚蔬菜,因为蔬菜生长需水多;①处宜布局饲料作物。第9题,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是因为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花卉、蔬菜需求量增大,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交通的发展对该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都有积极影响,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不大。
答案:7.D 8.C 9.D
   (2010年山西省临汾市模拟)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读图,回答10~12题。

10.阶段Ⅲ农业生产的显著特征是(  )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
11.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12.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
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
解析:本题组通过研究农产品市场开发的演变过程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该题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一方面是研究农业生产发展的地理过程,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的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0.B 11.C 12.D
13.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业
B.阿根廷的牧牛业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D.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业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包括密集农业、商品农业、种植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2010年四川绵阳中学质检)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区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据此回答14~15题。
(作物)项目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薯
市场价格(元/千克) 30 20 12 6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12 6 2
运费(元/千克•千米) 3.0 2.0 0.5 0.2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20 15 4 10
14.根据上表资料判断,该城市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闽南三角地带 D.河西走廊
15.从经济效益考虑,该地区最适宜经营的农作物是(  )
A.花卉、甘薯 B.蔬菜、水稻
C.花卉、水稻 D.花卉、蔬菜
解析:从表中数据看,该地花卉产量高,应在中国气温较高、适宜花卉生长的南方地区。从选项看,可能位于闽南三角地带,该地是中国花卉、蔬菜出口基地之一。从经济效益看,很明显花卉与蔬菜的产量、产值效益较大,故应大力发展花卉、蔬菜种植。
答案:14.C 15.D
16.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的共同发展条件是(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温和 ③高度发达的工业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对比,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和美国中央大平原分别发展的是大牧场放牧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地广人稀、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等。
   (2010年高考江苏卷)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www.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1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解析:第17题,据图分析,水窖集雨为作物种植提供灌溉水源,作物种植为饲料加工提供秸秆、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为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供暖,沼渣作为肥料还田。第18题,该园区农业生产具有科技投入多、集约化经营和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的特点。
答案:17.D 18.C
19.下图为农业分布图,①表示畜牧业,阴影部分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则②③可能表示(  )

①粗放农业 ②密集农业 ③自给农业 ④商品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B。大牧场放牧业集密集农业、商品农业及畜牧业于一身。
20.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发展观光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②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 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解析:选D。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出现的新型农业,利于扩大农业经营的范围,也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观光农业的主要游客应是城市居民,利于城乡交流,故选D。
   (2010年高考浙江卷)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21~22题。

2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解析:第21题,从经纬度可知,甲为台湾岛西侧沿海平原农业区,乙为尼罗河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区,丙为美国亚热带作物带,丁为法国地中海沿岸农业带。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四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甘蔗、棉花、柑橘、葡萄。第22题,四地农业投入的劳动力、技术等较多,均属集约型农业。
答案:21.B 22.D
   (2010年北京人大附中模拟)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垦殖指数愈高,反映种植业的比重愈大。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回答23~24题。






地区 垦殖指数(%) 人均占有耕地
面积(公顷/人)
1950年 2000年 1950年 2000年
亚洲 14.7 17.5 0.31 0.14
a 31.3 28.8 0.38 0.27
b 12.0 12.4 1.31 0.81
c 5.8 6.3 0.87 0.27
d 2.0 6.0 1.31
1.64
拉丁美洲 4.3 6.8 0.53
0.30
世界 9.7 11.0 0.51 0.26
23.表中a对应的大洲名称是(  )
A.欧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非洲
解析:选A。a垦殖指数高说明该大洲有很多适宜开垦的土地,而适宜开垦为耕地的最好土地是平原,故可分析出该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而该大洲人均耕地较少,说明人口密度大;世界上人口密度大的大洲有亚洲、欧洲,而亚洲平原面积较小,故a大洲应该是欧洲。
24.根据表中内容判断,影响垦殖指数主要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开发程度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类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选D。垦殖指数反映种植业的比重情况,而种植业与气候密切相关,耕地与地形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开发历史越早,垦殖指数越高。故影响垦殖指数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开发程度。
25.(2010年青岛质检)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解析:选B。城郊的粮食生产不会有零的起点,蔬菜生产呈上升趋势,但并非平稳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郊农业中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类型农业生产发展阶段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农业类型生产的产品是(双选)(  )
A.蔬菜 B.花卉
C.粮食 D.棉花
(2)试分析制约该农业类型在第Ⅰ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
(3)试比较该农业生产类型在第Ⅰ阶段和第Ⅲ阶段中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1)AB
(2)交通运输及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限制。
(3)第Ⅰ阶段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第Ⅲ阶段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7.(能力拔高题)下图是某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2003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008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该农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
(2)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
(3)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分析,该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图中能看出,2003年该区域基本都种植水稻;而2008年,该地种植水稻面积少,约为农场总面积的1/4,蔬菜、饲料作物、花卉、鱼塘都有较大的面积,而这些农作物都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农业。这种改变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必然会增加农民的收入。第(2)题,花卉和蔬菜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充足的市场需求。 由2008年的农业生产类型可知,此国营农场应该在大中城市集中的“珠三角”地区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图中显示公路,表明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是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南方水热等自然条件也很有优势。第(3)题,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要注意以下方面:产业结构、生产手段、经营方式、产品目标市场等。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较高,经营方式上注重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故应向此方向发展。该农场有接近国际市场的便利位置条件,则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使产品的市场扩展到国际,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 混合农业 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农业收入。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位于东南沿海,靠近广州、深圳、香港,市场需求量大;光热条件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
(3)产业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方向转变;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移等。
28.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
(公顷) 0.07 0.31
谷物单产
(千克/公顷) 12414 4916
(1)长江三角洲的谷物单产远高于松嫩平原,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2)长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请结合两地的人均谷物占有量,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解析:第(1)题,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可知长江三角洲最突出的优势,即纬度较低(根本原因),热量丰富,谷物可以一年两熟(直接原因)。
第(2)题,人均谷物占有量通过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和谷物单产(千克/公顷)可计算得出。计算结果显示,松嫩平原人均谷物占有量远高于长江三角洲,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就是“南粮北上”转变为“北粮南下”的原因。松嫩平原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耕地被大量占用,且人口数量增多,粮食需求量迅速增大,当地粮食已供不应求。
答案:(1)长江三角洲谷物为一年两熟,松嫩平原只能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纬度较松嫩平原低,热量更丰富
(2)人均谷物占有量:松嫩平原约为1524千克,长江三角洲约为869千克。长江三角洲:①城市化的推进占用部分耕地;②城郊农业的发展、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小;③人口数量增多,粮食需求量增大。松嫩平原: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粮食种植条件好;②人均耕地占有量多,粮食商品率高;③工业能够为农业提供大量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机械化水平较高。
29.读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甲和该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澳大利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是
A    ,B    。
(2)A地区农业的特点是  
  。
B地区农业的特点是  。
(3)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
A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澳大利亚中西部几乎不能发展农业?
答案:(1)混合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2)农场既种小麦又牧羊,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养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大规模经营,商品率高
(3)A地区有利条件:地势平坦,热量充足;不利条件:降水稀少。
B地区有利条件:地势平坦且地广人稀,草原广布;干湿季分明,夏季利于牧草生长;地下水丰富。
(4)气候极端干旱,不利于农业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