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来源:学习技巧 | 初一地理 | 阅读人次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矿产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  )
①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
②位于河流入海口,常年不淤
③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④水陆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铁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平坦,并尽量连接居民点。第2题,丁港所在地地形平坦,适于建港;有公路连接港口与铁路,可进行海陆联运,扩大了经济腹地。
答案:1.A 2.C
(2011年广州高一检测)广州港通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及国内100多个港口,从广州港务局获悉,2009年1~6月,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9万标准箱(TFU),以43.3%的增幅远远领先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位列第一,货物吞吐量突破1.66亿吨,增长10%。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有关港口建设叙述正确的是(  )
①要考虑航行、筑港等水域条件 ②要考虑其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程度 ③最有利的区位是河口三角洲 ④平直的海岸线是修筑良港的首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哪些货物可通过广州港运输(  )
①50吨的海鲜从广州到从化 ②10万吨大米从广州到上海 ③200辆汽车从广州到乌鲁木齐 ④50万吨石油从科威特到广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3题,港口建设需要水域、陆域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中腹地大小与依托城市的经济状况对港口建设影响越来越大。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易造成河道堵塞;弯曲的海岸线是修筑良港的首选。第4题,海运适合运输的货物特点是大宗、笨重、远距。海鲜属鲜活货物,不宜采用水运,宜采用航空或公路;乌鲁木齐位于我国内陆,水运无法到达,可采用铁路。
答案:3.A 4.B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科学技术因素
6.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的是(  )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解析:第5题,在现代交通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影响,成为决定性因素。第6题,可以逐项进行分析:
A项,隧道在海底,不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促进隧道两端地区的经济发展;
B项,胶州湾海底隧道建成后,从青岛到黄岛仅有5分钟的车程,可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项,海底隧道在市中心以外,不能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项,一条隧道的成功建设不能证明我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答案:5.C 6.B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回答7~9题。

7.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8.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9.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 (  )
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
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
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
D.抵御台风侵袭
解析:第7题,大桥连接到深水港,通行的车辆应为轮船运送货物,集装箱卡车应为最佳选择。第8题,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减小了潮汐对桥墩的冲击作用,故选C项。第9题,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坚固的桥梁桩,最高索塔和最长斜拉索设计,抵御台风、海水侵袭的效果最佳。
答案:7.C 8.C 9.D
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
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
C.在北方古代驿道的交点往往发育为城市
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的地区
11.当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密集,以下不是其主要原因的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城市众多
C.经济发达 D.人口稠密
解析:第10题,逐项分析如下:
A项,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分布,布局多呈团块状;
B项,南方以水运为主,聚落多临水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
C项,古代北方驿道的交点交通便捷,往往发育为城市;
D项,南方河网密集,水运便利,“沿河设城”是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北方河口处也往往形成城市。
第11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交通需求量大是交通网络密集的主要原因。
答案:10.C 11.A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城市某种类型连锁店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连锁店可能是(  )
①大型超市 ②日用品店 ③专卖店 ④快餐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影响图中连锁店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历史因素 ②行政因素 ③交通因素 ④市场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图中的连锁店主要沿该城市交通线路分布,且市中心附近较集中,即位于人口流量大的区域,而日用品店和专卖店规模小,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大多位于住宅区内。大型超市和快餐店则能满足众多人的生活所需。
答案:12.D 13.B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承办的2011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于2011年8月29日~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读“上海市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关于上海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海市煤、石油缺乏,但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
B.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工业类型以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为主
C.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可扩展到西北地区
D.上海港腹地为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高
解析: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市场越广阔,上海市矿产资源缺乏,上海不但人口最多且经济发达,工业类型多样化,既有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也有市场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工业,当前以技术指向型为主;上海经济发达,其辐射能力影响到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上海港腹地广阔,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与中西部南北方联系紧密。
答案:14.A 15.C
   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降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太平洋,且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①处位于背风坡,风浪小,利于船舶的停靠;由河流的分布状况看,⑤处地形平坦,且临海,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降。
答案:16.A 17.D
下图为某县自1963年设县治后发展而成的城市简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当时将县治设在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河流交汇处,有大量人流物流
B.地形平坦,水运便利,有充足的水源
C.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D.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19.化肥厂的原料——石油通过管道输送到车间是十分合适的一种设计方案,下列关于其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设备投资极小,灵活性好
B.石油不外流,损耗小
C.连续性强,可以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很大
D.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并不在河流交汇处。我国在1963年前后石油、水电还很少出现,不可能成为当时发展的契机,所以石油、水电等都不可能是设县治时的原因。管道建设的工程量大,耗材多,即投入高;运输设施一旦建成,就不宜变化路线,而且也只适宜流体状态物质的运输,所以灵活性差。
答案:18.B 19.A
(2011年聊城模拟)新华社2010年8月6日电 在邻近珠海九洲港的海面上,施工人员在施工船上抛石填海,正建设港珠澳口岸人工岛。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大桥将采用桥隧结合方式,主体工程长29.6千米。大桥贯通后,该桥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届时,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20分钟,而目前行船需1个小时。读大桥设计简图,完成20~21题。

20.大桥采用桥隧结合方式的原因是(  )
①减小对当地生态的破坏 ②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 ③当地水域条件复杂,不利于桥梁的建设 ④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1.有关大桥建设带来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直接促进珠江东岸现代产业地带的形成和发展 ②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③有利于提升香港物流业的地位,促进其发展 ④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20题,港珠澳大桥采用桥隧结合方式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减小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以及减轻对珠江航运能力的影响。第21题,大桥的建设会使香港与澳门及内地的联系更加便捷,更有利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珠江东岸为港、深地区,已是一个较成熟的产业带。
答案:20.A 21.B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数据分布,读图回答22~23题。

22.测量图中各地海拔,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 D.地理信息系统
23.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解析:第22题,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与导航,定位的要素主要包括经纬度和海拔,故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准确测量海拔。第23题,根据题干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华北地区,且乙地在迎风坡,故降水较多。
答案:22.B 23.D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影响图中聚落空间形态变化因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而广阔
B.受铁路运输影响,聚落沿铁路分布
C.聚落先沿河流延伸和扩展,后又受铁路影响,铁路又成为聚落的发展轴
D.距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因而聚落发展较好
25.图中聚落很快发展了城市,为了加强城市车辆交通管理,应借助(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第24题,图中显示该聚落的布局明显受河流和铁路的影响,联系交通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推出早期该城市的布局受制于河流,当铁路建成后,城市受铁路影响明显,又随铁路延伸方向布局。第25题,城市交通管理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24.C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解析:第(1)题,因为KMOP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说明该处为山脊,由此判断B正确;A项KLOP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C项NQ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D项KRQ线等高线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第(2)题,因为KST线经过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且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由此判断D正确;A项KRQ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与公路选线应选择坡度较缓、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的原则矛盾;B项KMNQPT线KM处为山脊不适宜修路,PT处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C项KLOPT线经过山脊线,工程量大。
答案:(1)B (2)D
27.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1:见右图。
材料2: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 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 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分析交通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交通联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等方面回答。第(2)题,分析某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自然带、河流和生物等方面着手。第(3)题,自然条件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地势、地质灾害等方面回答;修建公路可能带来环境问题,一是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二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案:(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 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 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有多样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28.下图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小城镇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在该城镇的交通网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______,简要说明理由。
(2)图中区域是该城镇的商业区,说明该商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3)该城镇计划建设一个建材批发市场,你认为建在哪儿最合适?请用“★”在图上的适当位置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铁路从市区穿过不合理,不仅容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而且还造成交通拥堵,产生交通安全问题。第(2)题,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中心,目的是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并且这里交通方便,有利于商品的集散。第(3)题,建材批发市场一般占地比较广,应布局在地价较便宜的郊区,再加上是批发市场,货物的集散需要便利的交通,因此可布局在过境干道与城区边缘交会处。
答案:(1)铁路 铁路线穿过市区,与街道交会,易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并对城区产生噪声污染。
(2)这里交通方便,有利于商品的集散,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3)建在过境干道与城区边缘交会处,这里属于城区边缘,地价便宜,并且交通便利。 图例略
2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该区基本上以________为界,明显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2)A地区的气温约为25.3℃,若只考虑高度变化,B地的气温约为________℃。两类地区气候状况比较:气温__________;降水________。判断降水量不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图中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看出,聚落分布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A城区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首先要认真读图,用图中提示的信息进行解答。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区地形为山地和平原。然后,依据在近地面对流层中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计算B地的气温。进而判断A、B两地的气候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多分布在平原且沿河分布,A地居民点规模最大,处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应为该地区的商业中心。
答案:(1)200米等高线(或铁路线) 平原 山地
(2)19(或18~19.3之间) 平原高于山地 山地多于平原 西部山地多地形雨,降水丰富,东部平原降水较少,通过等高线判断:西部为山地且多支流水系
(3)沿河流及交通线分布 平原多、山区少
(4)交通方便,人口集中,有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