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检测试题(附答案)

来源:学习资料 | 高一 | 阅读人次

第一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识记、气温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等值线图的识图能力。山东半岛和济南南侧的山地丘陵,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这里地势高,所以气温低于周边地区,成为闭合的等温线。第2题,从图形上可以看出,7月份的等温线和纬度关系不大;人为因素影响气温只存在于局部地区。黄土高原和山东山地丘陵的气温明显偏低,是地势地形影响的结果;山东半岛东端的等温线和海岸大致平行,是海陆热力状况差异的作用。第3题,甲地和黄河口的冬季和夏季气温都相近,故气温年较差小。石家庄附近冬季和夏季温差大,而黄海沿岸的冬季和夏季温差小,故气温年较差大。因为甲乙同样是山地,冬夏季都是低温中心,它们分别和丁、丙的气温年较差都较小。从图形上的等温线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答案】 1.B 2.B 3.B
分析下表,回答4~5题。
地区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甲 大 大 7月 1月
乙 小 小 8月 2月
4.甲、乙两地的位置(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5.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D.甲具有明显的大陆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解析】 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海洋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陆地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而南半球正好与北半球相反,故两地都在北半球。从甲、乙两地日较差、年较差的大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即可得出甲大陆性明显,乙海洋性明显。
【答案】 4.A 5.D
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
A.晴天日平均值约2.4 ℃,最大值约3.7 ℃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
C.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
D.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
7.一日中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分别为(  )
A.8∶00前后、12∶00前后
B.10∶00前后、14∶00前后
C.12∶00前后、16∶00前后
D.8∶00前后、16∶00前后
8.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晴天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强。由于阴天时曲线变化不明显,观察晴天的曲线不难发现两个极值出现的时间。城市热岛强度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挤、释放大量人为热有关。
【答案】 6.D 7.D 8.B
气候能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随着气温、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10.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9题主要考查温度和湿度对风化作用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风化作用加强,湿度增加,物理风化减弱;所以由②到③化学风化减弱。10题主要考查风化壳的相关内容,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作用加强,风化壳厚度增加,所以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②。
【答案】 9.B 10.B
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1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13.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解析】 ①地区南部为海洋;②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气温较高,③地区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而温度偏低;该气候可判断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一般具有耐夏季高温干燥的特点。
【答案】 11.A 12.C 13.B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弱与不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的多少示意图(两图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年份,夏季风________月中旬开始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
(2)从甲图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可知:该年份我国南北方容易出现________灾害(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
(3)对比两图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看出:夏季风势力较强的是________图所示的年份。
【解析】 本题通过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关系图考查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一般年份,5月中旬,夏季风便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6月中旬,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夏季风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南移;10月,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带随之消失。当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北方洪涝灾害增多;当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北旱南涝。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甲图表示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乙图表示夏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
【答案】 (1)5 (2)南涝北旱  (3)乙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地是撒哈拉沙漠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荒漠,②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什么两地同在回归线附近但景观差异这么明显?
(2)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
A.气温年较差 B.年内平均气温
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 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
(3)图中③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如何?
(4)图中④地与⑤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不同点
【解析】 (1)②地在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在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观差异很大。(2)图中③地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②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3)考查了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4)考查了欧洲西部与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考查影响两地气候的因素差异。
【答案】 (1)①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形成了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从而出现热带荒漠景观;而②地受季风环流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从而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2)D (3)③地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4)
异同点 主要成因
相同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
不同点 分布北界的纬度,④地比⑤地高得多;分布区的东西宽度,④地比⑤地宽许多 欧洲中纬度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