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检测试题(附答案)

来源:中考 | 广州中考 | 阅读人次

第二章 第一节
第3课时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一、选择题
右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3.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
①海陆热力差异 ②不同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 ③南北之间的地形差异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从风向可以看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故图示表示的为南半球,a点位于中纬西风带上,南半球的中纬西风为西北风。第2题,据b点的地理坐标(23°26′S,135°E),可知b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由于常年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分别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第4题,南亚的冬季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导致亚洲高压与赤道低气压之间产生的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东北季风,而南亚的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答案】 1.B 2.A 3.C 4.D
(2009年镇江模拟)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回答5~6题。
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溏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 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 第5题,从题中“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等方面可知,天气状况应为冷锋天气。第6题,诗句描述的是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
【答案】 5.A 6.C
(2010年试题调研)下面为某岛屿沿20°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7~9题。

7.该岛甲、乙两地均(  )
A.1月降水最多 B.2~6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C.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降低
8.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
9.该岛屿位于(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解析】 第7题,读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图可知,两地均7月气温最低。第8题,甲、乙两地位于20°S纬线上,属于东南信风带控制地区,甲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第9题,地势东高西低且沿20°S纬线分布的岛屿只有马达加斯加岛,其位于非洲板块上。
【答案】 7.C 8.A 9.C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1 010百帕。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

11.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第10题,由图示锋面气旋系统可推知,该系统只能出现在低压槽中,且该系统处于气旋范围内。第11题,结合第5题及风向的标注方法,只可能为偏南风。
【答案】 10.A 11.B
(2010年试题调研)读南京近年梅雨期间天气情况表,回答12~13题。
时间 梅雨期间天气情况
2000年 16天的梅雨期,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8成,是典型的少雨年
2003年 梅雨期正常,但出现了长达11天的暴雨天气,7月4日的特大暴雨创历史最高值
2005年 梅雨有点特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非典型”性。三天空梅,出梅之后却是阴雨连绵
2007年 入梅第二天出现“桑拿”高温天气,前8天雨量偏少,7月4日狂降暴雨,短时间内水淹南京城
2009年 梅雨期被明显分割为三个阶段:6月19日至6月27日为第一阶段,天气以少雨高温为主;6月28日至7月9日为第二阶段,以暴雨频繁为显著特征;7月10日至7月18日为第三阶段,阴雨出现停顿,气温平稳
12.南京不同年份梅雨天气情况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快慢 ②夏季风的强弱 ③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 ④影响我国台风的多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梅雨天气除了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外,还会影响(  )
①渤海 ②东海 ③黄海 ④南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12题,梅雨天气是锋面雨带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形成的,而夏季风的强弱、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弱直接影响锋面雨带徘徊时间的长短及降雨特点。第13题,梅雨天气的影响范围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向东一直延伸到韩国南部和日本南部,东海北部、黄海南部也处于这一地带。
【答案】 12.B 13.B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月28日~2月1日,暴风雪袭击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雪造成机场关闭,航班延误或取消,公路交通受阻。
材料二 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称,俄勒冈州沿岸风速大于44米/秒(14~15级),局部地区最高风速达57.8米/秒(16级以上),华盛顿布雷默顿24小时降水量为273.8毫米,相当于特大暴雨。
(1)造成这场暴风雪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
(2)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如果这种锋面出现在春季,美国西部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原因是什么?
【解析】 此题侧重考查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冬季冷锋易造成大风、降温、暴雪天气,春季由于气候干燥,易形成沙尘暴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逐渐转晴。解题时,要明确冷锋系统不同时间天气的差异和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认识到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
【答案】 (1)快行冷锋
(2)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影响,气温降低,湿度减小,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沙尘暴天气。春季气候干燥,西部多沙质物质,在大风影响下易产生沙尘暴。
15.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____。
(2)图中A-C-D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可知:①该地的经纬度范围;②由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蒙古—西伯利亚地区;③由气压分布状况可知,甲处为一高气压系统,且可推知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差值为2.5百帕;④A—B—C一线主要位于我国境内,其A—B为西北地区,B—C主要为内蒙古高原地形区。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区域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确定甲为亚洲高压系统。
【答案】 (1)1 012.5 西北风(偏北风)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西风带
(2)由A至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减少;由C至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