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高考 | 寒假 | 阅读人次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①大漠盐湖 ②农田 ③工厂 ④极地苔原 ⑤岩石 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1.B 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
2.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 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
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 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
答案:2.D 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的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人类环境的概念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人工环境的内容将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的,是人工环境。因此答案选D项。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
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
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
答案:3.A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4.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 D.过程的不可逆性
答案:4.A 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5.关于资源、生态、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其实是相互联系的 B.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自然资源
C.要保护自然资源就无法保护自然环境 D.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无任何关系
答案:5.A 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它们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自然资源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大部分要素也是自然资源,但二者不能等同;保护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是一致的;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是有关系的。因此答案选A项。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7.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8.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以控制人口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答案:6.C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大量中、低产田亟待改造,粮食增产潜力巨大,A项错误;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B项错误;我国的环境问题还在蔓延,自然生态仍在恶化,D项错误;C项表述准确,故选C项。
答案:7.B 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措施。
答案:8.B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10.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温室(保温)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11.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9.A 该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根据酒精厂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比较酒精生产原料与产品运输量及运输难度,可以看出酒精工业应该布局在原料产地。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10.B 根据图示中的图例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以看出废弃物主要是CO2,CO2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温室效应(大气保温效应),故B项正确。
答案:11.D 结合酒精生产工艺流程图可看出,酒精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图例表示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途径。工业生产不可能没有废弃物,生产的重点应该是获得产品,由此可排除A、B两项。工业生产的联系是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途径,排除C项。故D项正确。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12~14题。
12.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
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
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
13.图中问题①②产生的后果分别是
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
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会变小
C.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洪水灾害增多
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
14.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答案:12.C 从图中可以提取出相关的信息:①处城市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河流环境恶化,②处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13.C ①处含氮、磷成分较多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鱼因缺氧而大批死亡;②处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加大了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
答案:14.B
1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答案:15.D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分析判断。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6分)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其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6.(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17.(1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7.(1)自左向右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了解。第(1)题,人类排放氟氯烃类物质形成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进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 (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破坏森林所致。第(2)题,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第(3)题,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热点加以分析。
18.(12分)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_ ℃和________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8.(1)0.30~0.32 1.1~1.5 1.6~2
(2)
答案: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9.(2008江苏)(11分)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________。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________和________。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 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答案:19.(1)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2)B
(3)B D
(4)减轻了淡水变咸状况;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的内在联系填写方框中的内容。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入海径流携带泥沙减少。第(3)题,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在于净化污染物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等方面。第(4)题,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增加的环境意义可以结合题目中的示意图进行分析。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