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试题

初一语文《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化学学习方法 | 高一化学 | 阅读人次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时代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成语来源于《桃花源记》。

3.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妻子

无论

绝境

交通

语段训练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词语。

(1)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渔人甚异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 )

A.暮春花落时 B.深秋季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 D.初夏水涨之时

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的含义是( )

A.暗示渔人虽发现桃林,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地点

B.沿着溪水走,没有留神路程的远近

C.两岸景色很美,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很远

D.带点神秘色彩,故弄玄虚

9.第1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答:

10.阅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

(1)反映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写桃花源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1.第2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拓展运用

(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给文中加黑字注音。

间( ) 邑( ) 延( ) 语( )

13.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 / ”断句(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14.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

译:

15.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说了些什么?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

16.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

(二)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召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在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8.对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初:当初) B.始欲着“推”字(着:用)

C.遂于驴上吟哦(于:到) D.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具对:详细回答)

19.“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的正确译文是( )

A.韩愈停住马,不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B.韩愈停住马,有很久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C.韩愈让马站起来,有很久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D.韩愈立住马,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20.最能表现贾岛炼字全神贯注的一项是( )

A.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

B.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C.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D.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