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来源:语文学习方法 | 小学五年级作文 | 阅读人次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条件及推进
目标定位1.了解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措施。2.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条件,学会分析该区域迅速发展的特殊的国际条件和国内背景。3.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二个阶段的进程、特点。4.通过学习,学会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核心点一 改革开放前沿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亚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政府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3.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4.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5.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维拓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的水、土等自然资源创造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基塘农业,包括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形式。其原理是利用陆基和水面,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使之形成相互衔接、良性循环的几个生态链条,使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得以传输,从而成为一种良性生态系统。
核心点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
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1)第一阶段特征及成因
1979~1990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发挥当地的优惠政策、廉价土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和服务设施优势,吸引外资,引进生产设备、技术指导以及原料、配件、图样,进行加工、组装,发展工业生产。

(2)第二阶段特征及成因
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抓住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进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使之成为主导产业。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方面,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另一方面,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思维拓展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类型1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下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 (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1)对自然条件的评价应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港口条件等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2)应首先考虑其特殊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传统和原有基础;(3)从材料中可以得到提示,即该地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资金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和互补性。
变式练习1 关于珠江三角洲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西中南部,珠江下游
B.珠江三角洲位于东海沿岸
C.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D.珠江三角洲全部位于热带
答案 C
解析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同位于珠江口附近的香港和澳门。珠江三角洲南侧是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广州附近,所以珠江三角洲大部分位于热带。
类型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回答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中国各区域发展特征,可看出图中①②③④的典型分布区分别是珠江三角洲、温州、苏南、东北地区。
变式练习2 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A课题是“珠江三角洲咸潮形成的研究”,B课题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影响的研究”。请你按要求参与两个课题的研究。
下面是两个小组收集的部分资料,请根据两小组研究课题归纳分类。
附:相关资料:
①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域的自然灾害,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而且影响人体健康。
②2005年12月31日,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2006年1月2日,月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咸潮肆虐珠江三角洲地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A组:          ;(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B组:          。(填写资料数字代码)
(2)B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①据资料描述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②据此推断该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3)帮助两小组完成研究结论。
A组:分析形成咸潮的自然原因。
B组:构建该区域城市化模式:

答案 (1)A组:①②⑤;B组:③④
(2)①该地区工业化经过了两个阶段。1980~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
②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3)A组: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所以地表径流小,珠江进入枯水期,如果水位低于海平面,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珠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处于海河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当地球、月亮、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天文大潮,而月球、太阳位于地球同侧,将会加大引力作用,使大潮更大;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加大了“咸潮”出现的几率和程度。
B组: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解析 该课题以“珠江三角洲咸潮形成”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为知识载体说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即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结合相关知识研究得出初步结论→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修正→得出完整而正确的研究结论。就本题涉及的两个研究课题内容,一是考查咸潮形成的原因,一是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及相关影响,
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得出结论。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的是(  )
A.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答案 C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水陆交通便利;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地价低廉。但本区缺乏能源矿产,这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之一。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D.发达的工农业基础条件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引进外资和技术,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20世纪80年代,深圳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因素 B.气候因素 C.经济因素 D.资源的开发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政策、劳动力、侨乡等优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4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
A.外向型 B.内销型 C.辅助型 D.内向型
答案 A
解析 珠江三角洲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大量引进技术、设备、资金,利用本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最后出口产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位置上相邻,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了什么形式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
A.前厂后店 B.前店后厂 C.前后皆厂 D.前后皆店
答案 B
解析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发达,地价高、劳动力价格高,他们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加工,然后在港澳出售,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生产设备 D.技术指导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期的外资工厂提供资金、生产设备、技术指导和原料、配件、图样,当地提供优惠政策、土地、劳动力、服务设施。
7.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化的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过程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城市的数目由少到多②城市的范围由小到大③由孤立的城市发展为城市群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3)城市化过程
解析 读图的关键在于观察图像组成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特点,依据图例得知黑点为城区,斜线为郊区,由此推理得出“空白”区域为乡村,该图幅空间范围内有三种地理事物。四幅示意图的内容变化,反映了某地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过程。图中T1至T4表示随时间变化黑点数目增多,黑点面积增大,黑点周围斜线部分随黑点的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与此同时,“空白”区域逐渐缩小。这些“图像语言”最直接的说明了: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必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
从图中可看出,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实质就是城市化。

                 
基础过关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 C
解析 在图中阶段Ⅰ,产值较低的原因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处于起步期,靠自身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发展经济,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答案 A
解析 广东省北部为山区,与周边地域联系不够密切。
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乙、丙及甲城新区的人口已突破百万,且甲城新区引进的都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进这类产业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国外大公司、大财团进驻甲城新区是因为甲城市场广阔、劳动力廉价
C.外资小项目不进驻甲城新区而进丙或丁城的原因是当地交通方便
D.甲城工业基础好
4.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D.清洁优美的环境
答案 3.C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区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理解。第3题,甲城是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浦东新区开发对提升上海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浦东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及金融业为主,引进资金和技术对于浦东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外资小企业不进驻浦东不是因为乙或丙交通方便,而是乙或丙位于上海的外围,土地、劳动力价格等较浦东低,故选项C是错误的。第4题,工业集聚有利于利用共同的公共设施,这属于社会协作条件。
5.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1985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较快。其城市化过程具体表现在      ;其城市化过程本质表现在     ;其城市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     。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的规模。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珠江三角洲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人口各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描述它们发生了什么显著变化。
答案 (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现象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较平坦,临海,水陆交通方便。濒临港澳,地处我国南大门,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工业产业的转移。
(3)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有关知识。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的发展往往是城市化过程的主要动力。我国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因此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强。
能力提升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6~8题。

6.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7.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8.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A.发展水平较高 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 D.应限制发展
答案 6.A 7.C 8.B
解析 由图可知,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总的趋势是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很高,但城市化发展速度不一定高,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而速度较慢。20世纪50~80年代,很明显日本在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方面增速都最快。从图可看出,德国、日本在人均GDP与中国2000年人均GDP相当时的城市化水平比中国2000年的城市化水平要高得多,综合考虑,中国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故应加快发展。
9.读下图,回答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
图例一和图例二分别代表    和    。(  )
①轻纺工业 ②高新技术产业 ③制造工业 ④汽车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借此时机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0.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八个周边城市,争当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计划分三步走:近期至2005年,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基本框架;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在长江中游率先实现现代化,建成三大产业带,实现中部崛起。

(1)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名称是    。
(2)依据图中所给的条件,该城市适合发展    工业,该工业按其投入的主要因素属于    型工业。
(3)该城市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有①    ,②__________,③________。
(4)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的相同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武汉 (2)钢铁 资源密集 (3)平原地形 两河交汇处 气候湿润 (4)交通便利 水源、资源充足
解析 该题以图的形式考查武汉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为两河汇合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通过读图分析,武汉市交通便利,周围铁矿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钢铁工业。进一步分析城市发展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区位因素,以及与工业发展相同的区位因素。
























第二课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与对策
目标定位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的措施和发展方向。2.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和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发展规律。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核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核心点二 解决问题的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因而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一方面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规划与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思维拓展 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新兴工业城市深圳、珠海尤为突出。本区域工业结构以轻型为主,电子、服装、食品、玩具等工业发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本区域将主要发展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比重将上升,某些以出口创汇为
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将得到发展。


                  
类型1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答案 (1)D (2)D
解析 赤潮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流入海洋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含有过多的氮、磷等生物营养物质,导致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老一代藻类生物死亡后,残体经分解,又为水体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于是导致更多的新一代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生长。如此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
对于一些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海湾又比较封闭的地区,赤潮发生的频率较高,赤潮一旦发生,靠其自身的自净能力是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常通过切断外界营养物质来源、清除水草、人工曝气等手段加以解决。珠江口周围相对较封闭,海水净化速度慢,并且污水排放量大,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高,纬度低,水温高,藻类繁殖迅速,最易发生赤潮。
赤潮并非海洋的专利,在内陆湖泊、水流缓慢的河口,也会形成类似问题,但人们不把它称为赤潮,而叫做水华。

本题主要考查对赤潮产生原因、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认知能力。题目先给出重大地理现象的材料,然后提出问题,形成一串连锁题,是近年来选择题的一大特点。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应该首先联系材料给出的地理现象,再结合当前重大的时事问题,从当前的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去考虑问题的答案。
变式练习1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
A.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B.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C.外资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答案 C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随着其他地区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的崛起,许
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以珠江三角洲外资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上升。
类型2 问题的对策
 2006年6月5日,香港特首曾荫权、澳门特首何厚铧和来自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的政府官员会聚在云南省的珠江源头,共同为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揭幕。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
A.交通状况的完善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
答案 A
解析 “泛珠三角”区域跨度大,西南省区多,交通非常不便,要实现“东西互动”,必须首先解决交通问题。
(2)关于“泛珠三角”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答案 C
解析 湖南煤炭资源不多,南方煤炭资源最多的省份是贵州省。
变式练习2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广州、深圳、珠海 B.广州、珠海、澳门
C.广州、中山、深圳 D.香港、广州、深圳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调整措施,由于“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步减弱,需建立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区位置
答案 C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较贫乏,是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2.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的数量
答案 C
解析 这个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答案 D
解析 从图像中可见四条曲线中只有AB这条曲线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直线下降并超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答案 C
解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城市建设能达到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因而这种做法符合持续性原则。
5.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A
解析 北京市发展应由集中向分散发展,⑤项说法显然不对。
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
(3)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试分析其原因。
(4)简述珠三角的低端产业“搬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廉
(2)劳动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
(3)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土地、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优势不再明显;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环境污染严重。
(4)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为珠三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之升级腾出发展空间,同时抬高门槛,把竞争力不足的低端产业“逼”出珠三角;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伴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珠三角企业加快了在内地建厂的步伐。这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转移,其意义超出了获取低成本优势的单纯目的。
解析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是一个大的趋势,我国国内的产业也不例外,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地区之一。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低端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辩证地去看待
问题。

                  
基础过关
1.以出口加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
A.沪宁杭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辽中南地区 D.京津唐地区
答案 B
解析 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发展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答案 C
解析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台北“中央社”2008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
答案 D
4.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研发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5.根据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涌现出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

材料二 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征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合海内外资金和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进口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的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
材料三 温州的乡镇企业分布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b所示地域与a、c两地相比较,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什么?
(3)图c所示地域的企业区位,按投入的要素看多属于    指向型工业;该地区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优势是              。
(4)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这些地区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谈谈你对图c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看法。
答案 (1)地处长江三角洲,工农业基础好;濒临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受上海辐射影响;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2)邻近港澳,依托港澳引进外资和技术;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海外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3)廉价劳动力成本低廉,商品价格低 (4)重视团结协作,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能力提升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6~8题。

6.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
7.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8.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答案 6.B 7.B 8.C
解析 沪宁杭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城郊地区调整农业产值结构,发展适合城市需求的城郊农业。B地闽江三角洲和C地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达,但企业恶性竞争、经济腹地较小,造成企业产品积压,利润降低。A地沪宁杭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用地越来越紧张,故采用“内含式”的城市化扩展模式。
9.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6年8月31日,由北京大学编制,涉及济南、淄博、泰安等7个地级市的《济南都市圈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未来15年内,济南都市圈将以济南、淄博为“双核”,打造十大产业链,建设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
据悉,济南都市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等7个地级市,辖区总面积为52 655km2,共包括7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28个县城、428个建制镇,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材料二 2006年8月15日到8月31日,17个日日夜夜转瞬即逝。无限欢乐的青岛啤酒百年庆典暨第13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落下帷幕。中国的青岛啤酒、台湾啤酒、燕京啤酒,德国的碧特博格、科隆、艾丁格、爱尔鲜酿、慕尼黑皇家HB啤酒,美国的百威、蓝带、盖世,日本的麒麟、朝日、舒伯乐,丹麦的嘉士伯,法国的红磨坊,新加坡的虎牌,韩国的OB啤酒等28个中外名牌啤酒齐聚啤酒城,令光临这里的150万海内外游客(比去年增长25%)欣喜若狂。销酒总量创历届之最,达635t,比去年增长22%。
(1)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在山东省区域内的作用主要有哪几方面?
(2)在“青岛国际啤酒节”上啤酒贸易属于(  )
A.国际贸易 B.国际金融 C.资本信贷 D.商业信息的交流
(3)从地理角度分析山东省计划建设“济南都市圈”的有利条件(不少于四点)。
(4)“泉城”济南的泉水名闻天下,但旅游仅停留在“看”上,游客在济南的时间却很短,平均不到一天;在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园甚至仅停留一小时左右。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5)济南到青岛的铁路使用电力机车后,从济南到青岛只需2.5小时,简要分析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主要好处。
答案 (1)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也是山东的交通枢纽。
(2)A
(3)以济南、淄博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北面与京津唐工业基地相接,有利于同他们合作;本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工农业较发达;属于我国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开放条件;本区大中城市较多,基础设施较好,内部合作条件好。
(4)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不好,景点小;旅游的经济半径小,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路途较近。
(5)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减轻胶济铁路的紧张状况;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减轻了环境污染等。
解析 本题以山东省为背景,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角度较新,是较好的地理学科内综合试题。(1)要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联系城市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2)在“青岛国际啤酒节”上啤酒贸易属于跨国家的经济贸易,应该属于国际贸易。(3)联系济南这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分析这一地区发展的条件。(4)联系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分析游览价值、市场距离、旅游环境承载量等进行回答。(5)可以分析交通运输对生产的影响,对市场的影响,对交通本身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环境污染等因素。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