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高考招生

港澳台高校真的很好吗

来源:教育资讯 | 中学生学习 | 阅读人次

每年,都会有很多家长和同学问我们类似的问题:

  “您觉得港澳台(特别是香港)的学校和内地相比怎么样?”

  严格意义上,对于这么“大”的问题,我们很难回答。我们必须知道家长具体指的哪所港澳台大学和哪所内地大学、所比较的专业又各是什么、孩子的情况(兴趣、特长、性格等)、家庭经济条件、孩子未来发展规划等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的给家长一个比较准确和科学的答案。否则,我们就有说香港浸会大学比清华大学好的嫌疑。失言事小,误导了家长和学生事大。

  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问清楚上面我们说的那些条件的基础上,才能给家长和学生一个针对性意见。但是,毕竟这些情况说起来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对于没有机会面对面咨询的家长,或者如果家长自己就想做一个判断和选择,又该做什么样的判断呢?

  在这篇文章里,希望能够尽量给家长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意见,若有偏颇之处,还请指教。下文中,家长会发现主要是谈港校,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几个原因:

  1、港澳台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总体而言,香港第一,台湾次之,澳门行三。从师资、国际认可、国际交流、日常教学、教材、教学相关活动等方面,港澳台高校有其类似性(也有差异),其中又以港校为代表;

  2、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家长和学生最关注、报考热度最高的就是港校;

  3、从在内地招生的年限、范围等各方面来看,香港最具有代表性。现在对港校的报考,已经进入一个比较理性的阶段,对澳门和台湾地区院校的报考也会陆续进入理性阶段;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将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港校,先从2012年几所港校录取方面的一系列媒体报道谈起:

  《香港大学录取内地21名“状元”》

  今年全国考生共12438人报名港大,同比增加2076人,报名人数历年最多。根据公布高考排名的情况,港大最终录取了363名考生,其中21人为全国高考“省市状元”,比去年增加4位。其中,10位是省级状元,分别来自辽宁、上海,甘肃、海南、湖南、江苏和云南,另有11位为市级状元。

  《港中大录取线超“清北”》

  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共在京录取20人,其中理科录取15人,比计划多1人,文科5人。

  从理科的录取情况看,最低分为659分,高出北京理科一本线182分。文科录取最低分为629分,高出北京文科一本线134分。该分数均超过了北大、清华在京提档线。

  记者从城大了解到,今年该校计划在京招收23人,实际录取24人。理科录取平均分为649分,高出一本线172分;文科平均分606分,高出一本线111分。

  内地高考生2012年报读港校比例增加率

  香港大学16%

  香港科技大学53%

  香港浸会大学9.5%

  香港理工大学27.5%

  岭南大学近50%

  香港教育学院近40%

  《港科大揽走内地151名“尖子生”》

  随着北京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港校在内地招生也落下帷幕。昨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今年录走北京考生159人;港科大揽走内地151名考生。

  谭嘉因教授表示,在确认接受该校录取的151名考生中,来自北京的41名(平均高考分数660分)、广东34名(平均高考分数667分)、上海18名(平均高考分数524分)、天津10名(平均高考分数680分)。香港科大更首次在青海录取一位考生。

  《19位高考头名11人去港校》

  从2004年至2011年,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共有19人。其中,文科第一名10人,理科第一名9人。

  从头名们最终选择的高校看,8年来,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争夺高考第一名的激烈程度已进入白热化,11名头名最终选择在香港高校就读。

  据本报统计,2004年至2012年,北京的21名高考头名中,11名进入港校学习。就全国而言,2005年至2010年,港校已从内地“抢”走50名高考成绩第一的学子。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在港校与内地高校的选择上,无疑,家长和孩子在“用脚投票”。
  港校就真的那么好吗?

  在我们看来,也不一定。套用一句很老的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首先,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方面,“好”不是一个科学和准确的标准,更应该是“合适”;其次,港澳台高校也有其不足,比如毕业之后回国考公务员最起码现在是很难的,未来也会有一定难度;最后,离家远、花费高、学生适应等等问题;

  港澳台高校,即使是最好的港校前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不是什么都好的,这就像清华、北大,甚至哈佛大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只不过很多家长和同学认为港校”更好“而已。

  谁家的父母舍得孩子跑那么远、花那么多钱呢,这里面多少是有点“不得以而为之”。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无非也是希望能够让孩子实现求学方面的“利益最大化”。这种选择后面何尝又没有点儿“不得以”的小心酸呢。

  那么,香港的高校更好在哪里呢?同样引用一篇近期报道:

  《揭秘港校内地“挖墙脚”的三大必杀技》

  诱人之处:从“零”做起

  在香港,学生们习惯把在进入香港高校后的第一年预科称做“零”年级。学生主要是强化英语和数学的学习,而不用忙着选专业。一年准备后,学生在高校的第二年才真正开始大学的学习。

  “香港高校的学习氛围相对宽松,上课也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并且用英语交流,没有固定的同学和老师,基本没有太多作业。所以,就读香港高校的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自我约束力,并学会自我规划,有计划地学习有用的知识。”

  “实用”与“专一”

  刘明远在大二的会计课上,和同学曾查阅了服装品牌佐丹奴、Esprit连续3年的财务报表。“我们最后要写论文、做幻灯片,还要用演讲的方式,向教授介绍对两大公司财务情况分析结果,例如两大公司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优点在哪、需要如何改进等,在课题结束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就是香港高校的实用主义,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后无需公司再培训,基本可以做到拿来就用。”刘明远说。

  治学严谨成竞争核心

  香港科技大学,建校仅仅20年,但却在诸多权威排名中屡次超过清华、北大等百年名校排名亚洲第一。尽管如此,港科大至今仍然只有4个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港校除了传统上认为的拥有国际背景;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体合作能力;了解法治运作过程、摆脱固有思维之外,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无外乎就是“治学严谨”四个字。

  上文中提到的港校优势(港澳台高校在这些方面做的普遍不错),也就是“更好”的几点,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特别看重的,也是内地高校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

  为了给家长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再给家长看近期比较热门的一篇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换帅新校长向师生承诺做到“四不”》

  “原常务副校长董奇接替钟秉林成为新任校长。董奇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董奇在当日就职演讲中表示,大学校长是一个管理的岗位,是一个服务的职位,目前中国大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大学校长必须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高校管理改革,要从校长自身改起。校长要首先改革自己,然后才能改革学校。”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就在于它的新奇、不同。那么我们不难推断,“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招新的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个人不申报院士,把百分之百的精力用于学校管理,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大学校长必须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高校管理改革,要从校长自身改起”是不是很多校长甚至绝大多数校长都没做到?

  服务行业现在常说一句话,叫顾客是上帝,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服务行业。大学是为谁服务的?学生、社会。这二者,有不同,但更多的时候是统一的,特别是从长期来看。真正的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必然也是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试问,我们内地的大学做到了吗?

  最后,还是想说没有最好,只有合适与否。特别是具体到某个学生,港澳台高校的好与不好,就看适不适合您的孩子:适合,那就好;不适合,就是不好。

  温馨提示:文中相关新闻报道限于篇幅,皆为节选,可上网查找全文。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