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方法指导策略》PDF


内容预览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也是课内外教学指 导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各科学习能够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应培 养以下六个方面习惯: 一、注意听讲 认真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听时能抓住要点, 边听边思考。在学外语时,这点尤其重要。如果听得懂,好处将使人受益终 身。 二、认真看书 认真阅读课本,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如对应用题的提示语、解题步 骤、试题的旁注、计算的法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计算公式等关键性知识要 看懂,同时还要看懂课本上的示意图,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准备。学外语时, 如果书上的文章都能看得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将打下非常厚实的基 矗 三、认真思考 上课时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发言。课本上的黑体字、解题规律、 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都要提请学生多 加注意和思考,并要多问几个什么。 四、积极发言 要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要想好以后再讲,要力求做到叙述有 序,有条有理。语言要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宏亮,态 度要大方。讲就是对听、看、想的全面综合的考察,是一重要途径。 五、完成作业 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 楚、计算细心。做完题要验算。做错题要更正。学外语时,做也是非常重要 的,如果把书上所有练习都做一次以上,那对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六、仔细审题 审题习惯是多种习惯的综合体现。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 一关。因为在计算中,运算方法、运算技巧再熟练、再灵活,如不能正确审 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所以,只有正确审题, 才是正确解题的最基本的保证。 教师对学生要提出具体要求、具体指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 专心听讲、认真审题、认真分析、质疑问难、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 验、更正错题这些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每一种习惯要提出具体要求,进 行具体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严格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学 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一定 要从一年级就抓紧训练。必须细水长流,循序渐进,严格训练以至习惯成自 然。同时教师对学生要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 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看书、讲话,还是板书、批 改作业等,都要为学生做好示范。 学生学习疲劳及其对策 学习是身心的共同活动,并且主要是心理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 既受生理疲劳的影响,又受心理疲劳的影响,且后者影响更大。有研究表明: 凡是需要紧张注意、积极思维和注重记忆的学习活动,都容易产生疲劳。疲 劳,尤其是学习疲劳的产生,直接与大脑皮层内的抑制有关。由于长期的学 习,皮层细胞产生强烈兴奋,而兴奋过程即能量消耗过程,皮层细胞能量的 消耗,使兴奋性降低而转入抑制状态,或者扩展到周围区域。这就是疲劳或 疲劳过度引起的睡眠机制。由于学生负担过重,有的中小学生一看书就睡不 着觉,这是由于皮层有关部位被迫持续过度地工作,使过度兴奋而不能抑制, 亦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遭到破坏所致。有的中小学生一看书就打瞌睡, 这是大脑皮层细胞代谢功能太低,供血供氧不足造成的,由此刺激增加就会 过早产生抑制现象。大脑皮层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使学生视力减弱, 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大脑供血产生障碍,造成失眠等等;在心 理方面产生心情优郁,情绪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症状。这种症状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当然,学习疲劳在心理上的反应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其主要类型为: 1.稳定型的学生。即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比较稳定的学生。 尽管他们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但学习本身不难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快感,学习 疲劳在他们心理上有所反应,主要表现为眼神无光。 2.上升型的学习。即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 渐提高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掩盖疲劳,所以,学习疲劳在他们 心理上的反应不很明显。 3.下降型学生。即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日益下降的学生。学 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厌烦,怠倦甚至昏昏欲睡。 4.摇摆型的学生。即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忽高忽低、忽冷忽热的学生, 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厌倦、无聊和烦躁。 诚然,怎样根据学生的疲劳反应,判断其疲劳程度和疲劳类型,并作出 恰到好处的安排,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学习疲劳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并非一种必然现象,只要充分发挥教育的 积极作用,学习疲劳不仅可以预防,而且可以克服。具体有如下几条: 一、建立尊重科学知识,关心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 分子劳动的社会心理背景,造成一种教有前途、学有奔头的氛围。当然,这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预防或减少学习疲劳的有效保 证。 二、强化“师爱”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最崇高的价值就是 “师爱”。有了“师爱”,校园内就会充满生机、祥和与欢乐,学生如沐春 风,如浴雨露,教师安于其位,敬于其业。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增强了学生对喜欢、爱戴、崇拜的教师所教学科的极 大热情,使其愿花较多的时间去学习;同时融洽的师生感情,还能使教师的 要求较好地得到落实,教育亦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强化“师爱”作用, 可以预防亦能较好地克服学习疲劳。 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确 立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就有了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仅不易产生学习疲劳,而且能达到乐而忘倦的境地。 四、学习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要适中,教学方法要得当。学习材料的数量 和质量只有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才会对学生的学习构成潜在的意义; 教学方法只有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给学生启迪,才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五、科学安排各学科的学习时间。学生在一天或一周内各个时间的学习 效果和疲劳系数是有差异的。一周中的周二、三、四、学习效果最佳,称为 最佳学习日。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各学科疲劳值是不同的,其顺序是数学 第一,体育与数学相等;其次为语文、史地、理科;再次为音乐、美术、实 验技能等学科。因此,在最佳学习日中,应安排疲劳值较大的学科,这是其 一。其二要注意文理科的搭配,将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和抽象的逻辑思维活 动相互交替,这样可以减轻大脑由相同刺激引起的疲劳,防止同类学科的干 扰。其三是脑力课与体力课互相交替以减轻大脑的过度疲劳,增强学习效果。 其四要发挥课程表对作业量的调节作用,即把作业量大的学科与作业量小的 学科互相搭配,避免一天中集中过多的作业量大的学科,减少由于作业量过 大而产生的疲劳。 六、发挥评定的反馈作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产生较高的心理满足,感受到学习中成功 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毅力。当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和力量时,他们就会增强自强自胜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这样,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能防止产生疲劳,尤其是心理疲劳。 七、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学生学习动力的十大因素及其培养 我们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解为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的结 合,不同水平的积极性和不同水平的科学性的不同结合,就形成了学生学习 主动性的千差万别。学习积极性是构成学习主动性的基本因素。学习积极性 乃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倾向性,决定这种倾向性强弱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某种 心理动力。心理动力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说到 底也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由内外各种有关因素交错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力”按其来源和方向可构成外部动力系统(含推动力和 吸引力)和内部动力系统(含被动性内驱力和主动性内驱力)。一些教学经 验丰富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将多年来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总结为如 下十种: 一、学习任务 没有学习任务就构不成任何学习活动,但是学习任务是由社会赋予学生 的,是一个外推力,它首先使学生产生一种压力感。教学过程要全面完成知 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提高等多种任 务,这要求教师恰当地掌握好各种“度”。教学大纲已经为我们指导性地规 定了这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水平、特 点来处理教材,特别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速度。 教学的难度与深、广、新颖的程度成正比关系。控制好这些“度”,会 使学生产生适当的压力感,否则压力太低难以转化为有效的内驱力,压力太 大则会因为负担太重而影响心理卫生,阻碍内动力的发挥。在提供适度的学 习任务的同时,还应该配合有效的思想教育,如,学习目的性教育,意志品 质的训练等,使学生产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还要让 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快乐,这样内驱力的性质向主动性方向转化,学习任 务不再是单纯的外推力,而开始转化为吸引学生去刻苦努力的吸引因素了。 二、领导督促 领导督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敬畏感,这是由于领导的职位产生的权力性影 响的作用。这种敬畏感促使学生服从教学常规,产生服从感,这就是一种被 动性内驱力的表现。成熟的领导在行使职权时常常凭自己的品格、才能、知 识和情感等非权力性因素,去影响和要求学生,使学生由敬畏转向敬佩、信 赖和亲切感,于是推动力转化为吸引力,同时服从的性质也有了提高,成为 主动性的内驱力。 三、规章制度 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首先使学生产生一种限制感。学生在规章制度的 限制下活动,产生一种被动性内驱力。对规章制度成功的管理,例如:有监 督、有检查、有奖惩、不朝令夕改,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遵守规章制度的自 然性需要,产生一种责任感,进一步转化为维护本班、本人荣誉的需要。到 这个时候规章制度所引起的内驱力的主动性也得到提高。 四、舆论 舆论若要发挥其巨大的力量,首先要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个人的自尊 心。正确舆论的形成也是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正确舆论下,大多数 学生都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刻苦学习。舆论首先使学生产生限制感,进而转 化为责任心和荣誉感,这时学生开始关心舆论并争取得到舆论的表扬,由舆 论所引起的内驱力水平也提高了。 五、困难和失败 困难面前有人失败了,有人成功了,这首先是因为困难使人产生焦虑. 适度的焦虑是一种心理动力,加上良好的意志品质,应付困难局面的能力和 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者就会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与此相反的是过度的焦 虑,加上非智力因素的低、弱、应付困难局面的经验缺乏及学习方法的一般 化,学习者在困难面前会不知所措、一筹莫展。过度的焦虑无疑是非常有害 的。它可以干扰认知活动,降低学习的心理水平,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尤 其是失败的挫折有时甚至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因此教学该让学生在 困难和失败面前进行意志训练,适度地焦虑和挫折会转化为心理动力。经多 次的训练,学生尝到在应付困难和复杂局面中得到成功的快乐,它足可以抵 消奋斗中的痛苦,久而久之学生会主动地迎接困难,不怕挫折,乐在其中。 此时心理水平确实提高了一大步。困难和失败不再是可怕的,而是吸引学生 去奋斗的因素了。 六、前景 对学生的最大吸引莫过于明天的快乐,例如优异的成绩,集体和个人的 荣誉,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美好的生活,现代文明和幸福等等都是诱人的因 素。教师如能经常地为学生提供诱人前景无疑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往、追求 的意识和倾向,这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动力。十年寒窗的辛劳在较大程度上可 以说就是靠这种诱人的前景来支撑的。前景有长远、中近和近期之分,有经 验的教师总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各种水平的目标,以保持和增强这种主动的 内驱力。 七、兴趣 好奇乃是人类的天性,成人尚且喜欢和追求趣味性,何况少年儿童?兴 趣是一种类似本能的需要,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所欢迎的教师,其教课 的趣味性是重要原因之一。能产生和带来兴趣的事物确实对学生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布鲁纳曾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然 而,哪种事物更使学生感兴趣呢?实践证明,在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的基础 上,新鲜、奇异和对今后学习、考试、生活、工作有用的事物,更能引起学 生的兴趣,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使学生了解所学教材的价值,久而久之,兴趣 会转化上升为爱好,而爱好则是一种积极的强大的内驱力。如果课堂教学要 注意用增强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话,那么第二课堂的活动主要是应 该以兴趣来吸引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开展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活动的成功 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甚至影响其一生。 八、集体 学生作为社会成员有很强烈的归属需要,他们需要交往,需要友谊,需 要理解别人和被别人理解,也需要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团结温暖的集体对学 生来说乃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集体中的优良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动 力更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实践中往往发现有个别离群的学生,其实他们 的内心同样具有强烈的归属需要,甚至比一般学生更强烈。优秀班主任总是 在建立良好班集体方面下功夫。依靠集体,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集 体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和帮助,也互相竞赛。大家也为了维护集体的荣誉 而携手并进。学校中,特别是新时期的学校,怎样让学生过好集体生活,怎 样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 问题。 九、教师的特质 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爱好及刻苦认真的程度,常常受教师的影响和 启发。教师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 学艺术以及对学生的关怀和期望,使学生产生尊重、敬佩感,同时也会产生 某种追随感。千百年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这些特殊素质在教学中所产生的 魅力,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道路,鼓舞其一生。 十、竞争 也许找不到第二个词像竞争这个词那样能代表现代社会的特点了,学校 何曾不是如此!高考升学是激烈的竞争,评三好学生是竞争,平时考试也是 竟争??竞争本来是一个社会因素,是一种外推力,但是由于竞争的某些特 点,如与一个人的前途休戚相关,它已经更多地表现在学生的心理上,即所 谓思想竟争。由于竞争的激烈,就必然使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而危机感则 是一种强大的主动性内驱力。因此,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吸引 作用的因素了。对于危机感,我们太熟悉了,它确实是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 任何一个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有点危机感,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才能奋发图 强,才能迎头赶上。教学中也要大胆地使用竞争的机制,开展学习竞赛,使 学生有点危机感,使学生在竞争中自我实现。 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 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动机理论,国外心理学家提出 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使每一学科都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 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 在吸引力。如果教师没有计划性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 沉沉,班级中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致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 教材、环境、教师的素质、教师对青少年的心理的研究。因此,教师在安排 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一些能够体现积极主动、调查研究、“冒险”、社会 交往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为此应让学生到黑板前解题,到图书馆去寻找 学习资料,到实际环境中讲授有关的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 可以建立各种学习中心,如欣赏中心、阅读中心、科技中心等等。当然,每 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因此在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时, 教师还要发展学生自我指导的学习方法。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努力 马斯洛认为,只有缺乏需要得到满足的学生才有可能出现求知与理解的 愿望。但是即使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学生也不见得努力学习,因为游 手好闲要比努力工作更自由、更舒服。此外,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得到各种奖 励和肯定前,往往不能独立地判断哪些基本技能是需要掌握的。这就需要教 师采用正确的方法,予以疏导和教诲,促使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因此 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学习予以强化。强化技术包括榜样、模仿、象征性经 济奖励等。当然,在使用这样的动机技术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奖励仅是 达到目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以减少其副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是否达标 从动机角度看,目标必须为全体同学所理解并能在短期内达到。心理学 家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学生经常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就能顺利 进行;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难或太远,那么由于缺乏近期动机,学生的活动可 能出问题。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为远期目标而学习时,必须在实现远期目 标的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比如,有的教师用卡片列出学生在学 校教育结合时所要学习的全部数学技能,当学生完成卡片上的一个目标时, 就得到一个成绩;当他获得五个成绩时,他就完成了一张目标卡;当他积累 了三张目标卡后,他就能用它们换取一个额外的课余活动时间。通过这样的 方法,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四、学生在各方面的种种差异 研究表明:能力高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对教育充满热情,为学生提供了 丰富的学前经验。这些学生第一次考试往往就取得了高分数,他们得到了强 化并激发了继续获取高分的动机。如果他们偶然失败,则更加努力学习。这 些学生具有切合实际的自我目标和强烈的成就需要。反之,来自缺乏学前教 育家庭的学生,如果他们第一次考试取得低分,没能得到父母的鼓励,并且 在企图再次获得高分又没成功时,他们就可能变得沮丧和失望,带着失败的 情绪完成各种作业。如果他们得到一个高分,也往往归之于运气。这些学生 建立了不切合实际的自我目标并失去了成就需要。在任何班级里,我们都会 发现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少数,而处于中间状况的学生是多数。因而, 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动机可以自我激发,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大量的帮助 和注意,而大多数的学生只需要偶尔的帮助。例如在高中和大学,可能有一 些喜欢某个学科的学生几乎等不及教师对该学科教学的进度,而另一些对该 学科失望的学生则不能掌握别人能够掌握的进度。因而,教师要经常考虑到 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愿望上的一般和特殊的区别,并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个别 学生。 五、老师也耍爱护和尊重同学 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和班级所需的物质条件。比如要注意学生可能出 现的偶然的口渴和饥饿,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快餐。第二, 要使教室具有生理和心理的安全。教师就要注意建立良好的环境来确立安全 感。第三,要告诉学生,教师对他们感兴趣,他们是属于这个班集体的。准 确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或在学生生病时送给他们一张慰问卡,都能显示教师对 他们的关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第四,要创设各种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 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尊敬。教学中可以减少个别对比,鼓励自我竞争,允许学 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 六、要鼓励学生 当教师第一次开始教学时,要经常问自己:“我的教学产生了鼓励的效 果了吗?我鼓励学生去尝试了吗?”如果教师建立了产生压力,紧张和焦虑 的学习情景,那么学生为了保证其安全,将逃避这样的学习情景,反之,如 果教师减少危险情景并使学习变得有趣,有价值,甚至缺少安全感的学生都 愿意加入其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要对测验成绩不理想者处以惩罚, 不要在学习的安排方面强加限制和条件,要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并指出和证 明学习的价值。 七、正确的教学方法 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成功的重要性。在学习初期经历过失败的学生既失 去学习的兴趣,也逃避进一步的学习。因此,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是极其重 要的。为了感觉成功,学生首先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并获得有关结果 的信息。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有争论但可达到的目标或学生自我选择的目标; (2)提供结果信息时强调其积极的方面; (3)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指导自己的学习。 八、自我功效的产生 采用上述各种方法后,如果有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还缺乏自信,那 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使学生获得一般的成就动机。这些方法是运用成就 动机的训练程序以提高学生的成就需要。许多研究发现,学生以前的成就影 响他以后的学习动机。班图拉认为,这主要是一种自我功效在起作用,即相 信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完成对于产生某一特殊结果所必需的工作。这种自我功 效的产生能增强学习的一般动机。 九、解除学习应用知识的焦虑,使他们渴望学习更多的东西 一些心理学家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就是说通过教学 使得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对具体的问题作出相似的反应和回答。因此,在教 学中要诱使学生渴望应用他们所学的东西,或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要 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把学科与学生喜爱、赞美的人物相联系,为此教师自 身应是一个热情、有能力和公正的人。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温暖和愉 快的教学环境。再次,使学生的学习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学生喜欢某一学 科往往是由于他对这一学科学得好,在初年级时的一两个关键学科学得不好 就可能导致学生对所有的学科都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使学生觉得 他们的学习在进步。 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服从于一个“期望 X 价值”理论,这个理论假 定人们倾注于某项工作的努力是产生于: 1.他们致力于这个工作时所期望的成功程度; 2.他们对所参与的工作本身或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利益报酬的估价程度。 这就是说,人们在估价工作结果之前是不会作出努力的,即使他们知道 能够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同时,即使这是个很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人们认 为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成功的话,他们也不会作出努力。 “期望 X 价值”的动机理论表明,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必须帮助学生评 价学习活动的结果,并且使学生确信,只要作出适当的努力,他们就能获得 成功。下列策略就是按照“期望 X 价值”理论的观点构成的。 一、必要的先决条件 1.支持性的环境。教师必须把课堂组织和安排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鼓励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学习,以及让他们乐于智力冒险而不必担 心犯错误会导致批评。 2.适当的挑战困难水平。如果学习太容易,学生会感到厌烦;如果太难, 他们会产生挫折感。最能激发学生需要的是,让他们作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 高的成功水平。 3.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某些学习活动对于激发学习动机是不合适的。 例如:反复练习已经完全掌握的技能,缺乏恰当理由的背诵,抄写在阅读或 其他学习中永远用不上的名词术语的定义等材料。 4.适度的运用。激励动机的尝试可能会被滥用,而任何特定的教学手段 如果被过于频繁地使用都会丧失它的有效性。 二、通过保持成功的期望激发动机 1.走向成功的程序。保持学生成功期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确保他们不断 地达到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确定适应学生水平的教学起点,小步前 进,让学生在每跨出新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调整学习步骤 而避免过多的疑惑和挫折。 2.教学目标。成绩评定及自我增强技巧,应确认下列目标: (1)近比远好(提出需要即时着手的学习任务比遥远的将来才能达到的 最终目标要好); (2)明确比笼统好(比较“完成一页数学题,最多错一处”与“学习要 细心,做好功课”); (3)挑战性比过易或过难好。教师要提供明确详尽的反馈,并恰当地帮 助学生运用判断成绩的标准(例如,用绝对标准衡量或以他们取得的进步与 同伴们的成绩相比较),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并继续努力。 3.帮助学生认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联系。通过树立典型,集体交流和学 习反馈,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付出努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他们能得到什 么。 4.提供矫正背景。对于灰心丧气的学生,要坚持原定目标,运用掌握学 习原理及有针对地补课(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努力不足,缺乏知识或方法错 误,要胜过归罪于缺乏能力)。
下载地址
课程推荐
下载说明

☉如果这个资料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学习方法资源时,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学习云课堂提供的一些学习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