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

初三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案设计

来源:作文网 | 高一生物 | 阅读人次

教学建议

一、内容和思想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写的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故事。地处塞外的王家沟村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王校长要回家看望病危的母亲。村长找来小学毕业的张春花代一个月的课,并交代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学生李望水因家中负债而辍学去省城打工,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了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水泉希望小学”。

课文节选部分写是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当特邀佳宾,以及寻找学生李望水,市委、市政府和城里人捐助水泉小学的情形。这部分的故事内容体现了全社会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关注以及人们对此给予的真诚、无私的帮助,同时也展现了张春花等普通人的淳朴、真诚、热情。

二、在场景的转换中发展情节

本课是电影文学剧本,是供电影拍摄的蓝本,为了服从拍摄的需要,省略了许多像过渡、照应等 之类的衔接性的文字。阅读时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场景的转换,揣摩清节。第12节在演播室里,第13节在大排档前和电视台门口,第14节在盘山公路和村口,尽管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但由“时间”的推移这根线串联起来,它仍然是完整的,是连续性的场面,而情节就在这场景的转换中发展着。欣赏时,要善于通过对每节内容的概括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在动作、表情、语言中表现人物性格

课文里基本上都是一些叙述性的文字,除了对一些场景的叙述外,重点描述了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课文就是通过对主人公动作、表情、语言的描述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张春花不善言辞,言语不多,但句句是真情。如第12节,演播前的张春花“看着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演播时“用手蒙住脸”,“身子不由自主地往旁边歪了歪。”初进演播室时“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演播时,“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 面对演播室的镜头,张春花所说的那几句话和她的表情,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这些动作、表情的描述,表现了她急于找回学生的心理。写出了这个代课教师的朴实、真挚。

四、三步法品读课文教学方法建议

可按照整体感知——剪接串编——梳理强化三个步骤来学习本文。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写的是什么人物,剧情梗概怎样,初步把握课文的情节。要求阅读课文,找工具书,准确理解“招揽、木然、自强不息、茫然四顾、慷慨解囊”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找出每节中对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描写的文字,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只有这样才能理清行文线索,抓住作者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再以每节为单位,概述每节内容,理清描述的场景,分析作者串编场景的方法,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剪接的方法,把每节的场景串编成连续性的画面。再分析课文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进而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把握课文结构框架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把课文串编成了连续性的画面之后,精读课文的主体部分,揣摩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文字,分析人物的特点。村民的朴素、张春花的朴实、大排档老板的真挚、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真诚,都是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描述反映出来的,要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梳理,分析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文

结合注释,向学生介绍与文章前后有关的剧本的内容。

二、概括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选文的故事梗概。

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为“水泉希望小学”。

三、讨论分析

1.学生讨论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你对哪个场景最感兴趣?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场景。

三个场景: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及回村后的情景。

2.分析课文第一个场景,写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情形,作者对张春花在演播时的动作、表情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l)动作、表情的语句有:

①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

②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③刺得她的眼睛也睁不开,连忙用手蒙住脸。

④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所措。

⑤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知该说什么。

⑥她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说什么。

⑦张春花抬起头,看看主持人,嘴唇动动,眼睛看着下面。

⑧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⑨张春花说着,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呜咽着说不下去了。

(2)这些描写表现了她:局促不安,紧张的心理。

性格特点:性格倔强、坚毅、忠于职守、单纯的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形象。

3.文章第二个场景写了个体老板热情地把李望水送到电视台并慷慨相赠后,又在第三

个场景中写了社会各界所赠物品及市政府的关心送来的捐款,这在写法上叫什么?也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归纳:点面相结合的写法,表明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重视,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关心。农村教育的现状正发生了一些改变。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说说你对“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提示归纳:

(1)引用村长交待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原话。

(2)不能让失学、逃学的现象再出现。

(3)教育是社会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上下人们的共同关注,任何人都应该多份爱心和同情心来帮助农村失学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尽早回到课堂。

四、总结、扩展

剧本通过平实的语言来刻画了农村代课教师张春花的性格,也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目前的现状,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农村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析

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深思的呢?在创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

归纳:就剧本内容而言:故事简单,环境普通,题材小、人物小、事件小;从表现手法看:单一平静的叙事手法,按部就班,几乎没有高潮,毫无包装的人物造型等。这一切都营造了逼真的生活氛围;在人物的刻画上,如果说张春花性格的倔强和坚毅主要建立在她的内在本质基础上的话,那么她的忠于职守则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生怕村长扣工资),这就使文化水平有限,小农意识极强的她活脱了起来,显得那么真切可爱。

二、欣赏对比

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关情节,让学生体会电影与剧本的内容有何不同。

三、讨论概括

在此基础上概括电影剧本的特点以及它和戏剧剧本有何异同。

电影剧本的特点: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

戏剧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电影剧本最终以电影形式来表现,因而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小。

相同之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如《白毛女》中喜儿的语言则表现了她的天真、纯朴,而文章《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张春花的动作、神情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临时代课教师,而且比中国学习联盟不了几岁的农村人特有的性格。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熟悉了电影剧本的一些特点,为我们以后能欣赏更多更好的电影剧本作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文章用动作、神态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形象、表现性格,你也选择你所熟悉的人加以描写。

2.学习了课文,对中国的农村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