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与囚徒困境

来源:高考 | 初一数学 | 阅读人次

“囚徒困境”是数学新分支──博弈论中一个最有影响的比喻模型,由兰德公司的两位科学家梅里尔·弗劳特和梅尔文·德莱歇于1950年提出.它的典型现代版本可表述为:犯罪团伙的两个成员被逮住并监禁起来.每个囚犯都被单独监禁,不可能互相通气和交换信息.警察有充分的证据以较小的罪名(如盗窃)判处两人各1年监禁,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无法对两人按其主要罪行(如抢劫)定罪.于是,警方向两个囚犯做出许诺:谁如果单独坦白两人的主要罪行,他将被减轻处罚甚至直接释放,而他的同伙则将因主要罪行被判处5年监禁,但如果两个犯人都交代.那么两人都将被判2年监禁,甲、乙两个囚犯都被告之,对方有同样的待遇.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两个囚犯在这一博弈中应如何选择.囚犯甲可以这样推理:“假如乙不供出我,而我供出他,那么我可以逍遥法外;假如乙供出了我,而我也供出了他,那么我将坐2年牢,但这可比乙供出我,而我却没供出他结果让自己坐5年牢好得多,两种情况下,我作不利于对方的证明都是有利的,都会少坐牢,而不管我那朋友乙怎么做.”

  显然,甲的推理从理性角度而言是恰当的.不管乙怎么做,甲最好选择背叛,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然而同样的道理乙也明白,乙也会选择背叛.结果是,两个理性的局中人在这场博弈中都将选择背叛对方,为此都坐2年牢.

  囚徒的困境并非博弈论温室中的奇花异木,事实上,只要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就可能会有囚徒的困境,因此它会发生在社会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律等领域.比如,把两个囚徒换成两家互相竞争的商家,就可举出一个市场竞争中会出现的囚徒困境的例子.

  在竞争的市场中,我们常会看到两家公司生产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商品.就某些商品如牙膏而言,总的市场规模是相当固定的,只有市场份额会改变.蛋糕总共那么大,要想多获得市场份额,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做广告,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买自己的产品.假设市场只有两个牙膏品牌:“牙洁”和“白鲜”.两种商标在同时不做广告时,每年都可获利200万元.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都开始考虑做广告.当然了,广告需要很多钱,但是如果你做广告而你的对手不做,你就一定会从获得的更大份额中得到更大的好处,而你的对手失去赢利.然而,如果两家公司都做广告,结果就是相互抵消影响,没有一家公司多赢利.同时每家都会白白赔上广告费用.

  这一博弈可用支付表表示如下:


  由此可知,双方理智的选择都是做广告.可是两家都做广告的后果是:他们都只得利100万元,而假如他们都决定不做广告,他们原本都能保持原来的200万元获利!

  两家牙膏公司用完全正确的逻辑做出的决策,最终却都以失利告终.这一牙膏悖论是著名的囚徒困境悖论在商场竞争中的再现.这样的例证是非常多的.比如,超市搞优惠活动也是如此.如果一家搞优惠,它会增加市场份额,可是只要一家超市如此,别的超市必然会跟进.竞争的结果是超市没有从它们的对手获益,却在给顾客打折上花费很多.

  对这种困境,有时可通过外力的干预得以打破.1971年,在“禁烟运动”的声势下,美国国会通过了禁止在电视中做烟草广告的法律.令许多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一回财大气粗的烟草公司反应相当平静,并没有阻止这个法律的通过.而且,后来资料表明:尽管烟草广告因受限制而减少,可是烟草公司的利润却提高了.原因在于这个禁令使烟草公司从“囚徒困境”中解放了出来.因为烟草行业竞争激烈,为了争夺市场,各大烟草公司都必须大做广告.为此,它们每年都要花费巨额广告费用.这无疑降低了它们的利润水平.也就是说,如果烟草公司都不做广告,它们的利润要更高.可是,如果其中一家公司不做广告,它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其他公司抢走.这正是一个囚徒困境.

  现在好了,烟草公司做不到的,国家为它做了:法律起到了协议的作用,政府成了监督者,烟草公司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