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解题技巧

探究类历史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来源:学习资料 | 高三数学 | 阅读人次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近几年的新课程历史试卷中,探究类试题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探究类试题往往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从试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探究类试题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反映了当今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探究类试题在不同试卷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分析探究题”、“活动与探究”、“学习与实践题”、“历史探究”、“以史为鉴,学科实践”、“实践应用题”、“学以致用”、“读史有感题”等。本文就探究类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类试题的特点

探究类试题是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分析、整合、探讨,来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类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

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看问题的能力培养,是课改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另外,所有的现实问题都有历史根源。所以从学生熟悉的重大时事热点出发命制试题,自然的引出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点上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运用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成为命题的方向之一。

【例1】(2005年辽宁卷)2005年是世界犯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很多国家都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班级准备出一期“为和平牢记历史”的主题板报,由你负责两个板快,牢记历史和感悟历史。

请你根据以下要求设计这两板快的内容。

(1)记住,是最好的纪念。在“牢记历史”板快中写出1942-1945年在华盛顿、斯大林格勒、诺曼底、柏林(任选其中两个地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

(2)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启示。请把你最深的感受写在“感受历史”板快。

【例2】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曾于2005年4月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悼念这位伟人。假如你是当时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将如何安排。活动行程包括:

(1)欢迎仪式。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迎词。

(2)安排参观3个与孙中山有关的城市。包括每个城市参观哪一个景点?

(3)将在最后的城市安排一台晚会。你要安排哪5个节目?

(4)欢送仪式。请你起草一份约100字欢送词。

这两个题目的设置都与当年的时政新闻密切相关,把身边发生的事引入试题,既创设了新的问题情境,又容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2.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

探究类试题的思维考查要求从文本材料或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并写出思维的结果,有的还要求解决问题,因此特别能够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3】例如某校要举行历史手抄报比赛,内容可以是关于古代科技、历史名人、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或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那么你的参赛作品应该如果设计呢?

要求:(1)写出手抄报的名称。(2)要运用哪些材料?(3)又怎样编排这些材料?

【例4】某班准备举行一个主题班会,来纪念抗美援朝。你如果是班会的策划者,请你为班会命名一个主题,并设计出你将通过哪些方式和途径来再现这段历史?

这两个考试题目,都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通过设计历史手抄报比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综合性

探究性试题涉及的题型不拘一格,打破了传统题型的固定模式,呈现出不同题型的互融性、灵活性、多样性,在一道探究性试题中几种题型可以互相结合,如把材料分析与填空题结合、材料与列举题结合、图文材料与活动题结合等。而且在这一题型中考察的内容又有很强的综合性,既有纵向的联系,又有横向的比较。

【例5】(2007年吉林卷)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某班准备开展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探究活动。请为其论点提供史实证明,并结合美国的发展谈谈认识。

论点 史实(各一例)
(1)争取民族解放──
(2)维护国家统一──
(3)领先科技发展──
(4)摆脱经济危机──
(5)反法西斯侵略──
(6)推行霸权主义──
认识:

【例6】小芳对“古今中外各国的改革”系列知识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类别

国别
改变社会性质取得成功的 不改变社会性质的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成功 不成功
商殃变法 洋务运动和()
日本大化改新 日本(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俄国( )

请回答:

(1)聪明的小芳善于采取什么方法学习历史知识?

(2)请你帮助小芳在表中的括号里把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3)通过对表中内容的分析,你发现世界各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说出两点)

这两个题目,设计新颖,巧妙,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既考查了历史知识与技能,又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答案的设计灵活而又有操作性。

二、探究类试题的命题趋势

重视探究性学习,实现从传统死记硬背型历史学习方式向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历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转变上的核心问题。命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到有话可说,答案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有创新见解的试题,对推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价值不可低估。

结合近几年探究类试题的特点,分析其命题趋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材料型

列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材料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最后一问,用来检测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例7】(2007年湖北宜昌卷)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小明受到启发,收集了一些资料,想邀请你一起来探究大国兴盛的原因。

材料一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大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19世纪后,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露,英国丧失了霸主地位。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日、俄等国掀起了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革命狂潮,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扩展开来。

材料二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国,迅速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时间超英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材料三二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加上内外政策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代。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主导世界。日本也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1 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了仅次于美国、前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请回答:

(1)历史是奔腾不息的洪流,事件就是影响沧浪前进的沙石。请你从世界性大国中选取两个国家,并举出两件对各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

_____国崛起 ______国崛起

重大事件:①___________重大事件: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从这些国家的崛起中,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2.图表型

给出几张照片、几幅漫画,或者是一份表格、一组调查数据等,并配有相应的提示性文字。

【例8】阅读下面两幅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除图片反映的成就外,请你另举两项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允许回答教材以外的成就)。

(3)假若你是当时的一位现场记者,请你就其中一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撰写一条新闻短讯。(至少从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选择三方面撰写)

(4)请为其中一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名称。

3.实践活动型

像【例3】【例4】题一样,设计某一相关主题的手抄报、班会、专题栏目等形式,这种类型题比较新颖独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又有很强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例9】200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纪念日,为迎接中国共产党诞辰85周年,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旅游路线。假如你是该施行社策划部经理,请你精选出一些最能代表中共建党八十年探索历程的地点,写一份关于“红色之旅”的设计方案,并阐明你的理由。

【例10】某校广播站近期打算推出一个介绍外国近代历史名人的专题栏目。现请你帮忙完成以下工作:

(1)设计栏目名称,不超过十个字。

(2)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自己感兴趣外国近代历史名人,字数不超过100字。

4.阐述见解型

给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11】西安的兵马俑是世界的一大奇观,已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假如美国提出以5000万美元的高价购买一件兵马俑,有人认为出售一个也无妨,再说中国的文物保护资金不足;有人认为出售文物有损国格,反对出售。假如此时文物局征求你的意见,请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写一篇短文,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例12】假如中国邮票总公司拟于2005年发行一套十大元帅的纪念邮票。有人认为林彪曾经阴谋夺权、叛国出逃,不能发行他的邮票;又有人林彪曾经为我国、我军和我党做出过巨大贡献,发行他的邮票理所当然。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见解。

5.小论文型

就某个原则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正确的立场。

【例13】达赖是鼓吹西藏独立的“积极分子”,常与国际反华势力遥相呼应。请你以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名义发表一个声明,用史实证明西藏是中国的领土,指出新中国建立后西藏的巨大变化,并阐述中国的立场。

【例14】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拒绝对当年侵华赔礼道歉和经济赔偿,逃避战争责任,这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请你写一封公开信寄给日本首相,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

探究性试题侧重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对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与发现,形成自己认识。要解答好探究性试题,除了必须系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掌握娴熟的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清题目,领会题意

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题意,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命题人的意图往往是通过材料反映出来的,而设问与材料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根据材料来设问,根据材料来规定问题的指向和答题的具体要求。不管背景材料有多少个层次、设问指向有多少个角度、涉及的知识有多少个方面、设问的方式有多少花样,但最终归结起来,都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情形。

第二步: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

探究性试题的题目及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事实证明,那些脱离课本的盲目判断,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尽管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题材也往往在书外,但答案基本上能在书中找到,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多种方法,灵活地领会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课本的整体结构,再通过平时长期精选练习的训练,学会寻找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创造性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步:要注重发散思维,多种方法并用。

就是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答题时应针对探究性试题的类型,分门别类地作答。对于观点例证型的试题,应选择自己较熟悉的观点作答,必须有理有据;对于参与议论型的试题一定要结合史实,将自己的感想、体会等写进去。但这些办法,应是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有感而发,不能空谈。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解释同一事物或现象,发散思维不是漫天撒网、更不是张冠李戴,必须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的观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第四步:规范答题,力求完整。

在找知识要点、确定答题思路后,还要准确完整地组织答案,这既包括答题的一般要求,如书写整洁、语言流畅、要点清新、合乎逻辑等外,还要注意全面性,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回答,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探究类试题是历史学科中最能体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原则的题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对历史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我们在平时的组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把每个提问都看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次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参与历史、评价历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答案:

【例1】

(1)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柏林:柏林战役,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感受:和来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等等。

【例2】

参考答案:

(1)尊敬的连战主席:您好。在四月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台湾同胞。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大陆人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良好的祝愿。“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们的来访必将记载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上。

(2)南京:中山陵广州:黄埔军校武昌:武昌起义纪念碑

(3)晚会节目:歌曲《我的中国心》;舞蹈《千手观音》;京剧折子戏《郑成功》;器乐表演《奇迹》;歌曲《明天会更好》。

(4)尊敬的连战主席:您好。诚如总书记讲的,我们以善意为出发,以信任为基础,以民族长远的利益做目标。我相信双方假如继续加强理解和信任,我相信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谢谢。

【例3】

古代科技方面:

(1)名称:“辉煌”

(2)材料:中国古代在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农业、手工业、文化等方面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徐霞客游记》、麻沸散、《九章算术》、翻车、水排、提花机、造纸术、印刷术等等。

(3)编排:手抄报共四版,头版头条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地位的短文,配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头像。其余版面则按照上述七个方面分列专栏介绍,配以相关插图。版面中缝可以编排“中国古代科技知多少”知识问答。

历史名人方面:

(1)名称:“毛泽东研究”

(2)材料:以毛泽东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等历史时期的事迹活动言行作用影响为主要材料。

(3)编排:大致同上,按不同时期分版分专栏编排材料,当中穿插毛泽东图片、诗词等。

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方面:

(1)名称:“求索”

(2)材料:中国近代遭受的几次侵略战争或几次救国救民运动(从略)

(3)编排:大致同上。

【例4】

主题:壮丽的史实,不朽的丰碑 谁是最可爱的人 辉煌的纪念碑 鲜血浇灌友谊花,正义赢得和平日

方式和途径:分别是人物事迹报告会,电影欣赏,书籍推荐和歌曲学唱。请你为这四组各搜集和寻找两个以上的素材。

人物事迹报告会: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等。

电影欣赏:《上甘岭》、《英雄儿女》

书籍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又是秋风秋雨时》、《永久的怀念》
歌曲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

【例5】

史实:

(1)美国独立战争(或《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等)

(2)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发展方面领先(或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爱迪生研制成耐用的碳丝灯泡等)

(4)罗斯福新政(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 美国调整经济政策等)

(5)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美国参加26国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参加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等)

(6)实行冷战(或美苏争霸;科索沃战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争霸等)

(以上六个方面答出具体史实或人物事迹也可给分)

认识:

美利坚民族具有反抗精神;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适时的政策调整(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国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霸权主义威胁人类的安全和进步,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等。

(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例6】

(1)图表法、归纳(综合)法、比较(对比)法等,任意一点即可。

(2)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戊戌变法

(3)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政策;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执行机构;不畏艰难险阻,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等等。(只要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例7】

(1)葡萄牙崛起: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殖民扩张;西班牙崛起: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殖民扩张;荷兰崛起:荷兰殖民扩张;英国崛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西欧联合;法国崛起:法国大革命、法国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西欧联合;美国崛起: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时代;德国崛起:德国统一、第二次科技革命、两欧联合;日本崛起:明治维新、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经济时代;俄国崛起: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6分。参考答案以外的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亦可。

(2)1.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2.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3.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教兴国。4.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5.要保持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

评分说明: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做答,每个方面3分,共6分。参考答案以外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例8】

(1)外交领域

(2)中日建交、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2001年在上海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

(3)图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由此解除了双方的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图2:1971年,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这次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历史性握手”、“破冰之旅”、“世界性握手”、“改变世界的瞬间”、“改变世界的一周”、“重返联合国”等。

【例9】

解题思路: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

韶山:毛泽东的家乡和故居所在地。

上海:我国经济中心城市,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

嘉兴: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

遵义:遵义会议所在地,长征的转折点。

延安:抗日战争时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

北京:新中国首都。

当然,此题还可以选择西柏坡、会宁、大别山、大渡河等地,但要注意经典性。方案必须按照地理方位来妥善安排,注重节约行程,不走重复路线。

【例10】

(1)历史的天空、名人时空、名人知多少、走近名人、名人速写、历史名人传、历史名人、历史时空等。

(2)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他率领大陆军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获得了独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并颁布了美国1787年宪法。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被誉为美国的国父。(学生答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中国历史名人、世界古代和现代历史名人不得分)

【例11】

支持:

(1)我国有7000多件兵马俑,出售一件文物又何妨?

(2)我国的文物保护资金严重不足,连西安兵马俑纪念馆本身也面临文物保护和研究经费不足问题,出售一个是一种舍弃局部利益,维护整体利益的行为,总体上利大于弊。

(3)文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并非不可以出售,很多文物在交易中可以升值,并发挥其社会功能,更何况几乎任何文物在交易后都会得到买主更加精心的呵护。

(4)有人担心文物卖一件,我国就少一件,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西方很多画家的作品都在市场上流通。那怕我国买到了梵·高的《向日葵》,《向日葵》也没有改姓"中"。换句话说,那怕兵马俑卖给美国,它依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5)我们应该用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看待这些文化遗产,兵马俑属于中国,更是属于世界的文化瑰宝,不许出售是闭关锁国、思想僵化的表现。文物的交易同样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去购买外国的著名文物,文物在世界的交流是一种进步。

(6)出售少量文物还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这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和促进中国旅游业均有益处。

反对:

(1)文物本身是不可再生资源,文物资源不管多少都是有限的,卖一个就少一个。如果出售一个兵马俑,就会破坏兵马俑的完整性,不利于文物研究。

(2)文物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保护文物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出售文物是一种对历史和民族文化遗产不负责的行为,有损国格。国家的《文物法》明文规定不准随意贩卖、挖掘、偷运、破坏文物。出售文物给外国和这些行为在本质上有何差异?

提示:无论你支持哪种观点,只要有理有据,表述合理即可。

【例12】

①反对

林彪虽然为中国革命做过一些贡献,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他对文革时国家的混乱和灾难负有很大的责任。他还阴谋夺权,最后叛国出逃,在九·一三事件中机毁人亡。作为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他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发行纪念邮票应该纪念那些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人物,因而不宜发行他的邮票。

②赞同

对于林彪前期和后期的历史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林彪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在平型关击败日军,曾指挥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立过赫赫战功。他不愧是一个对我国、我军、我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重要领导人。我们不能因为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功绩,况且他是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称号的,而文革爆发在十一年之后。人为地把当年的十大元帅变为九大元帅的做法恐怕有不尊重历史、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之嫌。因此我认为发行他的邮票无可厚非。

③我认为应该发行他的邮票,但是必须在邮票的下方注明:文革时林彪阴谋夺权,叛国出逃,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样既肯定了他的巨大贡献,又指出了他的重大错误。

【例13】

〔参考答案〕

关于反对西藏独立的声明

自古以来,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佳话。元朝时,西藏正式归附中央。清朝时更是对西藏实行了有效的统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在祖国的关怀和支持下,西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经济文化事业稳步前进。历史昭示着一个事实:西藏是中华民族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西藏正焕发着勃勃生机。目前,达赖和国际反华势力狼狈为奸,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这种丑恶行径必将遭到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这种分裂祖国的阴谋必将徒劳无功。在此,我们希望达赖和国际反华势力尊重历史,认清形势,迅速停止所有的反华行径。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决不会允许祖国分裂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X年X月X日

【例14】

〔参考答案〕

XX首相: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日本多次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屠杀、奸淫、抢劫,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民族屈辱,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对于这一段历史,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然而,日本的右翼势力无视无可辩驳的历史,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问题,否认细菌战,为战犯翻案,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推卸战争责任,拒绝对当年侵华罪行赔礼道歉和经济赔偿,大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如今,如何认识日本侵华史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世界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两大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希望贵国牢记历史教训,以起码的良知和应有的勇气正视历史,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地、主动地、妥善地解决战后遗留问题,同时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努力消除妨碍中日友好的不利因素,积极发展中日之间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XXX
X年X月X日
2008-12-29人教网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