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来源:政治学习方法 | 体育特长生 | 阅读人次

第十课 《论语》十则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 )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
4.原文填空:
⑴ ,不亦说乎?
⑵ ,可以为师矣。
⑶学而不思则罔, 。
⑷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人不知而不愠(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
⑸敏而好学( )  
⑹学而不厌( )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
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⑴学而不厌  古义:     今义:
⑵是以谓之“文”也  古义:     今义:
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13.《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
14.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15.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
16.“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17.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是哪则?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________________
1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


(二)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指出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
⑴学而时习之( )
⑵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默而识之( )

2.下列语句中表示使学习方法的有(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思而不学则殆  
E.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F.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论语》, 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 》、《 》、《 》合称“四书”。
2.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 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___ 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 ____ ____。
5.以上四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十课《<论语>十则》答案:
(一)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二)1.⑴代所学知识⑵代孔文子⑶代学习所得 2.AB。 (三)1.孟子 大学 中庸 2.不断学习、复习 3.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4.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5.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6.略。
------分隔线----------------------------
分享到:
------分隔线----------------------------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